您的位置:首页 >> 行业分析 >> 市场调研 >> 

三峡库区水环境保护研究概况

时间:2007-06-01 来源: 作者:

一、             概况

三峡工程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综合水利枢纽工程 ,具有防洪、发电、航运及供水等显著综合利用效益,是治理和开发长江的关键性骨干工程,举世瞩目。

*三峡工程坝址位于湖北宜昌县三斗坪镇,控制流域面积100km2

*三峡工程于199412月正式开工,199711月实现大江截流,20036月蓄水至135m水位,预计2009年完工。

*三峡水库正常蓄水位175m,相应的库区范围从坝址至上游668km的江津附近,水库水面面积1084km2,干流段平均宽度约1100m,较原江面宽度增加约一倍,是典型的河道型水库。

*三峡库区涉及重庆市的江津市、主城区、渝北区、巴南区、长寿区、涪陵区、武隆县、丰都县、石柱县、忠县、万州区、开县、云阳县、奉节县、巫山县、巫溪县等16个区县() 和湖北省的巴东县、秭归县、兴山县和宜昌县等4个县,共20个区县。

*水库汛期防洪限制水位145m,枯季消落低水位155m,总库容393亿m3,其中防洪库容221.5亿m3,调节库容有165亿m3

*三峡大坝蓄水后,水库调度将改变库区河段的水文情势:
-
建库前,库区河道夏季水位最高,冬季水位最低;
-
建库后,一般在夏季最低(水库蓄洪时除外),汛末及枯水季初期水位最高,如图所示。
-
库区高水位比天然洪水位抬高情况大致是:坝址抬高100m,万县约40m,涪陵约l0m,长寿约3m

水库水位年内调节过程

*三峡大坝蓄水前后河流速度的变化
-
建库前,河水流经丘陵和高山峡谷区,流速一般为23m/s,遇到峡谷急滩时更大。
-
建库后滩险消除,比降减小,在流量不变的情况下,流速自库尾至坝前逐渐减缓。
-
在丰水期145m运行水位下,坝前流速约为0.5m/s左右,为天然河道的1/4左右;枯水期蓄水至175m时,坝前流速约0.4m/s,在局部库湾和支流汇流口附近,流速更小。

二、库区水环境现状

*污染源及主要污染物
污染源:
城镇居民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
农田径流污染
降水形成的城市地表径流
船舶流动污染
主要污染物:CODBOD5、总氮、总磷、挥发酚、   石油类、悬浮 物及一些重金属污染。

*2003年库区污染物排放情况
-2003
年,三峡库区直排长江的54家重点工业污染源共排放工业废水1.84亿m3 ,比2002年增加了27.8%。其中重庆主城区排放量最大,为6011.9m3,占总量的32.8%
-54
家重点工业污染源排放污染物总量2.50t。化学需氧量和氨氮为主要污染物,等标污染负荷比分别为78.0%18.3%,累计为96.3%。主要排污区域集中在涪陵、长寿、大渡口和九龙坡四区,占污染物总量的89.7%
-
三峡库区直排长江的主要市政污水口66个,污水排放量为4.04m3。其中重庆市主城区、万州区和涪陵区的污水排放量为3.24亿m3,占污水排放总量的80% 
-
城市污水中各类污染物总量为26.13t。总磷、五日生化需氧量和化学需氧量为主要污染物,等标污染负荷比分别为47.3%24.9%15.4%,累计为87.6%

*2003年库区水质状况
-2003
年,在三峡库区布设18个监测断面,进行枯(2月份)、平(5月份)、丰(8月份)3个水期共6次水质监测。其中,干流断面15个,支流断面3个。
-2003
年三峡库区干流总体水质良好,各断面均达到或优于Ⅲ类标准。无Ⅰ类水质断面,Ⅱ、Ⅲ类水质断面数分别占监测断面总数的22.2%77.8%

上一页 页码:[1 2 3 4 >>] 下一页 共4页

打印】 【网站论坛】 【字体: 】 【发表评论】 【关闭

微水会

更多关于 三峡库区水环境保护研究概况 的资料

    第十六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推荐书籍


      《高浓度有机工业废水处理技术》
      作者:任南琪
      内容简介:

      《水的再生与回用》
      作者:【美】林宜狮
      内容简介:

    合作邀请:010-8858538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