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水资源“农转非”严重,水权成为重大问题
“农转非”是指农业水资源通过不同的途径改作它用,导致单位水资源所产生的效益高于原有的水资源利用模式。从世界角度来看,这是一种趋势,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比较效益在发挥导向作用,可以估算,单位水资源所产生的农业效益远远低于工业所产生的效益。我国水资源“农转非”现象更加普遍,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趋势更加明显。
1949年我国农业用水量约为1001亿m3,占全国总用水量1031的亿m397.1%,到1997年,该比例下降到75.5%,与此同时,工业和城市生活用水比例由2.9%上升到24.6,如果仍以1949年的比例为基准进行估算,那么1997年约有1206亿m3水资源被转移到工业和城市生活,其中工业用水接受了993亿m3,城市生活用水接纳了223亿m3,即便是以1980年为基准,也有710亿m3水资源总量被转移利用。
21世纪,水资源农转非的现象更加明显。据有关专家预测,到2050年,全国需水构成比例为农业:城市生活=54:46,即农业用水占54%,城市生活用水占46%,如果仍以1949年的比例为基准,那么到2050年将有3427亿m3水资源被转移
大量的水资源“农转非”并没有制约农业的持续发展,仅以粮食生产为例,1949年只生产粮食1132亿kg,1998年则达到49000亿kg。水资源只是农业持续发展众多因素中重要因素之一,农业用水向城市生活和工业转移没有根本影响农业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优质种子、化肥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其中农业节水技术发挥了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说,水资源“农转非”挤占了农业生产所必须的农业水资源资产,他迫使农业生产走高效用水之路,因而促进了农业节水技术的发展,其最终结果是水资源资产增殖。
水资源“农转非”并不是无限的,它有量的限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水资源“农转非”在一定程度上侵犯了农民的水权。所谓的水权是指水资源的所有权和使用权。我国宪法规定水资源归国家所有(集体除外),但现实上存在着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随着市场经济逐步完善,水权问题更加突出,必须认真研究水权取得、水权的交易、水权的实现与水权调控等系列重大问题,使“农转非”问题在水权方面得到圆满解决,如果对此忽视,那么必将引发系列社会矛盾,导致该种模式的实施出现障碍。
2.4 水资源开发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更加严重
为了满足21世纪水资源需求,必将加大水资源开采力度,水资源过渡开发,无疑会导致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通常认为,当径流量利用率超过20%时就会对水环境产生很大影响,超过50%时则会产生严重影响,目前,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已达19%,接近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倍,个别地区更高,如1995年松海黄淮等片开发利用率已达50%以上。据预测,到2050年全国地表水资源利用虑为27%,除西南诸河利用率较低外(12%),其他各流域均超过20%,特别是海滦河、淮河、黄河地表水资源利用率均超过50%,分别为62%、60%和56%。
地下水的开发利用也将达到相当程度。2050年,全国地下水利用率平均为64%,除内陆河较低外(27%),其他流域(不含西南诸河)地下水利用率均大于56%,特别是海滦河、淮河、黄河地下利用率将分别高达100%、74%、93%。过度开采地下水会引起地面沉降、海水入侵、海水倒灌等一系列环境问题。在目前水地下水资源开发条件下,全国已经出现区域性地下漏斗56个总面积大于8.2万平方公里,地层沉陷的城市达50余个,其中北京的沉降面积达800平方公里,环渤海平原区由于海水倒灌影响面积已达186万亩。
3 21世纪中国水资源安全对策
21世纪中国水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向我们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我们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才能解决解决水资源安全问题,进而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和腾飞保架护行。勿庸置疑,解决我国21世纪水资源安全的基本出路是开源、节流和加强管理,这是总的方向。在具体宏观对策上,我们必须采取以下对策。
3.1、开展以提高用水效率为中心的技术革命
用水效率和水资源利用率两个不同的概念,它偏重于单位水资源所获得的效益。我国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较高,但是水资源利用效率比较低下,导致宝贵的水资源浪费十分严重。如我国的农业长期以来采用粗放型灌溉方式,水的利用效率很低,水的有效利用率仅在40%左右,现有灌溉用水量超过作物合理灌溉用水0.5至1.5倍以上;工业和城市用水浪费现象也很严重,除北京、天津、大连、青岛等城市水重复利用率可达70%以外,大批城市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仅有30%-50%,有的城市更低,而发达国家已达到75%以上,高于先进国家几倍、甚至十多倍。
我国节水有很大的潜力可挖。城市生活用水的节水潜力也很大,大约有1/3到1/2潜力可挖。我国目前节水效益水平与国际上比较还是低的。椐有关资料分析,美国1990年用水效率为10.3美元/m3,1989年日本为32.410.3美元/m3,我国1995年用水效率为10.7元/m3,我国1995年的用水效率只有美国的1990年1/8,日本1989年的1/25(汇率按1995年1.32美元计算),说明我国节水潜力很大。1978-1984年的资料表明,北京、天津两城市工业总产值分别增长了1.8倍和1.6倍,但由于提高了水的重复利用率,从40%-46%提高到72%-73%,而万元产值耗水量却减少了。
因此,我国必须掀起一场提高用水效率的革命,大幅度提高用水效率。为此,我们应该进行以提高用水效率为中心的技术革命,如提高水利产业中科技含量,农业大力推行节水灌溉技术,工业要采用先进技术和工艺,提高循环用水的次数,生活用水设施采用先进节水措施等。
3.2、水资源管理一体化
所谓的水资源管理一体化,是指将水资源放在社会— 经济— 环境所组成的复合系统中,用综合的系统的方法对水资源进行高效管理。水资源管理一体化的主要思想是,水资源不仅是自然资源,而且是对环境有相当制约的环境资源,他对国民经济发展、人们生活福利的提高以及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所以,水资源管理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法,而应该采取“动一发而牵全身”的系统方略。
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中国水协)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镇水务发展战略国际研讨会指定网站 国际水协会中国委员会工作网站
全国中长期科技发展十六项专项之一、中国十六大中长期重点专项 - 中国水体污染防治重大专项发布网站
技术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8982号-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号城科会办公楼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权所有: 水世界-中国城镇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