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得济宁市水务49%股权,同时也走向“水务旗舰”
今年8月3日,济宁中山公用水务有限公司举行隆重的揭牌仪式。在这场揭牌仪式上,山东省济宁市市长张振川和广东省中山市常务副市长谢中凡,共同见证了南北两地水务"联姻"精彩一刻。
自2008年,中山公用(原公用科技)进行了重大资产重组后,中山公用全资、控股、参股的企业达16家,占中山市全市供水总量的比例超过80%,中山公用已经成为中山市供水行业的龙头企业。水务作为中山公用的核心业务,中山公用表达了强烈的进取心,提出了通过对供水和污水处理资产的整合、扩张后,实施"供排水一体化"战略思想,并进行跨区域扩张。
济宁水务项目的收购就是这场扩张的第一步棋。
顺畅的“联姻”
这家由济宁供水集团总公司与中山公用事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合资成立的新水务公司,被授予了30年的城市供水和污水处理特许经营权。而这项被称为“通过强强联合,使得山东省济宁市水务运营机制发生重大变革”的“南北联姻”,仅用了一年的时间。
2008年7月,济宁供水集团将城市供水和污水处理业务资产整体打包,通过山东省产权交易中心公开了股权转让的信息,将其所属的全部供水资产和济宁市污水处理厂资产打包成立“济宁市水务有限公司”,评估净资产约5.877 亿元,通过公开竞争方式招募战略投资者,向战略投资者转让目标公司 49% 股权。中山公用对这一项目表达了浓厚的兴趣,并派出了公司最强有力的队伍,前往济宁进行商务谈判。
中山公用事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郑旭龄称,在中山公用动身济宁之前,包括威立雅、中法水务、北京首创等8家行业巨头已“先拔头筹”,甚至有两家公司已经在济宁驻扎了两三年。
但中山公用的强烈的 “进取心”和各方面的努力,加之其它有利条件,最终打动了当地主管部门。
郑旭龄告诉记者,作为具有国资背景的中山公用,在这次商务谈判中,一方面得到了政府管理层的最大资源,该次谈判除了得到市政府领导和国资委的最大支持,今年年初的两会期间,李启红市长还就该项目专门与济宁市张振川市长进行了见面,就项目的合作进行商谈;另一方面,国资背景下,对民生的支持,成为本次谈判的最大“砝码”,郑旭龄说,水务行业涉及当地用水安全问题,对效益、规范、民生等综合方面的考量,中山公用占据优势。
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对于很多公司来说是一次严峻的考验,但对于中山公用来说这就是一次很好的机遇。据透露,就在这场收购进行招投标时,一些志在必得的公司,却因财务危机捉襟见肘。这使得中山公用在招投标过程中“一帆风顺”。公开信息称,中山公用以约3.179亿元的报价夺标,而且这一价格仅超出评估净资产的相应对价3000万元。
"水务旗舰"远景'
下一步将如何 "滚这一资本的雪球"?
郑旭龄说,由于与行政格局直接相关,目前国内水务市场仍然较为分散和狭小,虽然近年来出现了北京首创、深圳水务、以及威立雅、中发水务等区域性龙头企业,但在整个水务市场中的分量,仍然是非常小的,市场化程度并不高。
而最早引领中国水务市场化的洋水务,却在去年下半年以来,遭受到了舆论的质疑。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便是,在目前水务市场实行政府指导价的前提下,资本回报率很容易计算,为什么洋水务在招投标时,屡屡开出天价?
这种质疑引发市场一种普遍的担忧,那就是随着市场化的进一步深入,这些成本最终会转嫁给企业和老百姓,从而引起了政府对水务安全的担忧。
郑旭龄称,对水务改革的问题,国家相关部门已经明确了一个大体的政策,即在中心城市,鼓励以原有水务机构为龙头,整合周边区县,同时对于国有大型龙头公司,鼓励其以资本输出,进行收购兼并。
显然,包括中山公用在内的具有国资背景的公司,占据的条件可谓得天独厚。郑旭龄表示,对于济宁项目,公司的下一步计划就是通过集团公司,整合济宁市下面的区县的供水和污水处理业务,预计整合完成后,其规模大概可以翻一倍。与此同时,公司已有另外三个项目正在洽谈,以稳健的步伐,打造中山公用这一"水务旗舰"。而在对外扩张中,中山公用也根据自己的情况,将目标定位在二线城市的水务市场。
对外拓展"第一步"
新成立的济宁中山公用水务有限公司注册资本2亿元,总资产5.87亿元,员工900余人;有5个供水厂、1个污水处理厂;城区DN100以上的供水管网580余公里,主要经营城市供水和污水处理业务。公司日供水能力30万立方米,服务人口70余万人,服务面积75平方公里;日污水处理能力20万立方米,服务人口50余万人,服务面积50余平方公里。
根据相关规定,供水企业合理盈利平均水平应当是净资产收益率的8%-12%,中山公用也公开表示,该项目可以获得长期7%-8%的年收益。但这项在2008年水务行业中具有影响力的收购项目,在业界看来,更多标志着中山公用对外扩张,跻身"水务旗舰"迈出了第一步。
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中国水协)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镇水务发展战略国际研讨会指定网站 国际水协会中国委员会工作网站
全国中长期科技发展十六项专项之一、中国十六大中长期重点专项 - 中国水体污染防治重大专项发布网站
技术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8982号-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号城科会办公楼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权所有: 水世界-中国城镇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