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行业分析 >> 市场调研 >> 

2000亿城投债“过度包装”

时间:2009-12-04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周呈思 杨勇

核心提示:今年前11个月,各地城投债就发行了106只,而全年融资规模将超过2000亿元。迪拜危机殷鉴不远,发改委官员警告,一些城投债“过度包装”,加剧了风险。

12月2日,来自中央债券登记结算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债登”)的一份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11月,全国共发行地方企业债券共计1971.33亿元,这其中绝大部分是被称为“准市政债”的城投债。

如此规模,已和今年国家代发的2000亿元地方公债相当。

记者同日从国家发改委财政金融司了解到,今年前11个月,各地城投债即发行了106只,而全年融资规模将超过2000亿元——相比之下,去年全国城投债发行数量为24只,融资规模为406亿元。

迪拜危机殷鉴不远。国家发改委财金司司长徐林最近警告,一些城投债“过度包装”,加剧了风险。

城投债“过度包装”

12月2日,记者从国家发改委财金司了解到,刚刚过去的11月,全国共发行了17只企业债券,其中13只是城投债,发行规模为185.5亿元。

这几乎相当于去年城投债发行总量的一半。今年1-11月的发行量,超过了此前四年的发行总额。与此同时,城投债的发行期数占企业债的比例,亦从2008年的26.2%迅速上升至11月的76.5%。

“城投债发行数量急剧上升,反映了地方巨大的融资压力。”上述中部某省发改委官员告诉记者,国家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要求地方设法配套1.2万亿以上的资金,这令地方政府不得不借助已有的政府性基建融资平台申请发债。

以湖北为例,前四批中央新增投资中,湖北省累计争取到约150亿元,列全国第4位;9月4日,地方债发行收官,湖北亦获得三期共81亿元的地方公债额度——但这些对于总数达6967个、总额数千亿的省内新增投资项目来说,不过杯水车薪。

“大部分的资金要靠发行城投债和银政信合作方式来筹措。”一位地方大型金控公司人士对记者表示。

国家发改委财金司司长徐林最近公开强调,要关注城投债规模过大引发的潜在风险。他表示,城投债发行过程中的“过度包装”,让风险更加突出。

“不少城投公司为了能顺利发债,都会在发行前向城投公司注入各种资产。”某债券承销商告诉记者。

记者从最近发行的城投债的募集说明书中看到,发现了不少突然变得“光鲜“的报表。

例如,发行总额10亿元的“2009汾湖债”,其财务数据显示,发行主体苏州汾湖投资集团有限公司2008 年末的净资产为292,011.83万元,比2007年末增加183663.98万元。

但记者随后从募集说明书查证,其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汾湖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先对公司以货币方式增资50,000万元,随后又以股权10,801.73 万元和实物资产145058.23万元作为对公司的投入。几番下来,政府累计增资达205,859.96万元。

另一方面,尽管其利润总额及净利润均为正值,但其中计入了开发区管委会对公司的财政补贴。公司2007年和2008年从政府获得财政补贴的收入,分别为3500万和11927万元。

上一页 页码:[1 2 >>] 下一页 共2页

打印】 【网站论坛】 【字体: 】 【发表评论】 【关闭

微水会

第十六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推荐书籍


    《高浓度有机工业废水处理技术》
    作者:任南琪
    内容简介:

    《水的再生与回用》
    作者:【美】林宜狮
    内容简介:

合作邀请:010-8858538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