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行业分析 >> 投资指南 >> 

引海止渴渐入视野国家支持海水淡化

时间:2007-07-16 来源: 作者:

 

在一些国家先行了半个世纪后,海水淡化正在与中国渐行渐近。

从太空眺望,整个地球似乎都被湛蓝的水体环抱。但在全球水资源总量中,97%都是苦咸的海水,包括人类在内的陆上生物根本无法直接加以利用;而区区3%的淡水中,两极冰盖、陆地冰川、高山冰雪又占去大部分。真正可供利用的淡水资源,实际上只占全球水总量的0.7%

据世界气象组织预测,到2025年,全球生活在缺水地区的人数将达到30亿。在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四分之一的中国,情况似乎更为严峻。其中,天津、河北、辽宁、山东三省一市构成的北方沿海地区,人均水资源量更是不到中国人均水平的五分之一,处于绝对缺水状态。

    7月4,在青岛开幕的“2007海洋科技与经济发展国际论坛上,国家发改委环境与资源利用司负责人表示,在沿海地区,特别是沿海缺水地区,发展海水淡化,具有战略和现实意义,国家将从资金、政策和机制上,加大对海水淡化的支持力度。

    此前的68,以色列IDE技术公司与天津国投津能发电有限公司正式签署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海水淡化工厂合同,项目一期工程将于2010年完工。这套低能多效海水淡化装置,届时将形成日产10万吨,即年产工业用水超过3600万吨的生产能力。

    面向大海

    20世纪50年代,海水淡化开始作为一种现实的应用技术浮出水面。到上世纪80年代初,缺水但拥有丰富石油资源的中东国家,开始寻求用美元换取海中求水之道。

    从沙特阿拉伯建成第一个大型海水淡化联合企业起,到今天,淡化海水已成为中东国家用水的最主要来源。以以色列为例,虽然其国土狭窄,但仍遍布几十家海水和地下咸水淡化工厂。据以色列水资源委员会预测,到2020年,该国将达到年产淡化水2亿吨的水平。

    目前,全世界已有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应用海水淡化技术,正在运行的海水淡化工厂达14000多座,日产淡水量约4000万吨,解决了1亿多人的用水问题。沙特阿拉伯正在修建中的日产88万吨的世界最大海水淡化工厂,即将在2009年投产,届时可供300万人饮用。

    据国际脱盐协会2005年底的统计,全球海水淡化市场的规模约为200亿美元左右,预计未来十年内将以每年8%的速度增长。IDE总裁兼CEO艾夫夏罗姆费尔伯(AvshalomFelber)更认为,由于美国、印度、中国和西班牙的需求增长,脱盐技术市场的年增长率可望达到30%-40%

    在中国国内,天津作为中国最早的海水淡化示范基地,也先后建成了日产千吨、万吨的海水淡化装置。天津大学海水淡化与膜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王世昌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在大连、青岛、天津、唐山、浙江和深圳,在建和规划中的海水淡化装置已达十多个,如果都能顺利完成,每日新增生产能力将达上百万吨。

    为鼓励中国海水淡化产业的发展,20059月,由国家发改委、国家海洋局和财政部联合编制的《海水利用专项规划》明确提出,到2010年,中国海水淡化能力将达到日产80万到100万吨;到2020年,产能将进一步达到日产250万到300万吨的规模。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河北、山东以及浙江等沿海省份,一些水资源紧缺的内陆省份也开始把目光转向大海。

今年3月,内蒙古自治区就开始着手启动引渤济锡海水西送项目。该项目预计从葫芦岛兴城东台子里取渤海水,通过直径3.2、全长600余公里的玻璃钢管,穿越辽宁省,最终输送到锡林郭勒盟锡林浩特市,并在此建设一个日产百万吨规模的海水淡化厂,以破解内蒙古能源开发、生态恢复和国土利用三大难题。

成本桎梏

    有专家警告说,在21世纪,淡水很可能将变得比石油更加珍贵;但最起码到目前为止,市场上淡水的价格还是要廉价得多。这无疑是海水淡化产业面临的最大限制因素之一。

    当前,国际上海水淡化技术已经十分成熟,多级闪蒸(MSF)、多效蒸馏(MED)以及反渗透(RO)是普遍采用的三大主流技术。其中,多级闪蒸、多效蒸馏统称为蒸馏法(热法);反渗透又称为膜法,即通过给海水加压,使水分子通过半透膜而留住盐分,从而得到淡水。目前,MSFRO各自占据了大约45%左右的市场份额。

    随着技术的成熟和普及,海水淡化的单位成本也得以大幅下降。回想20多年前,在沙特运行的海水淡化装置,每吨淡水的生产成本一度高达2欧元(约相当于20元人民币);到今天,法国威立雅水务工程公司(VEOLIAWATER)海水淡化市场高级经理王照宇对《财经》记者透露,以中国为例,这一成本已经可以下降到每吨5.5元至6元。

上一页 页码:[1 2 >>] 下一页 共2页

打印】 【网站论坛】 【字体: 】 【发表评论】 【关闭

微水会

更多关于 引海止渴渐入视野国家支持海水淡化 的资料

    第十六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推荐书籍


      《高浓度有机工业废水处理技术》
      作者:任南琪
      内容简介:

      《水的再生与回用》
      作者:【美】林宜狮
      内容简介:

    合作邀请:010-8858538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