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宏观经济影响
《中国投资》: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大背景下,您认为应该如何理解资源环境价格改革的必要性?
王一鸣:目前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基本特征,用简单一句话概括,就是经济增长依赖于低成本的资源和生产要素的高强(高强新闻)度投放。
正是由于资源(矿产、水资源)和要素(劳动、资本、土地)成本很低,才使得高强度投入成为可能。
过去,我国经济规模还不是很大,产业结构也不是以重化工业为主导,城市化水平很低,在这样的条件下,依靠资源和要素的高强度投入还是有回旋空间和支撑条件的。但随着经济规模的迅速扩张,我国还要延续快速增长势头,再主要依靠资源和生产要素的高强度投放来拉动经济增长,就很难持续下去。
我觉得目前到了一个关口。过去28年的经济高速增长还能否持续,最根本的将取决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怎样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最根本的就要发挥市场机制,由市场发挥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过去经济增长方式之所以粗放,就是因为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不到位。
我国土地资源稀缺,为什么会有零地价?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世界的1/4,为什么水价很低?油气资源紧缺,为什么成品油价格比国际市场还低?核心一点就是,价格不反映市场的供需状况,不是市场交易的结果。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主要是靠市场交易形成。目前,我国资源和环境的成本很低,主要原因就在于政府定价,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没有发挥作用。
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目前商品和服务市场领域已基本实现市场化。但在资源性产品、生产要素价格领域,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被阻断了。本来资源是稀缺的,但传递给市场主体的信号并不是这样。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经济领域的一个核心任务,就是要转变增长方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主要应该通过市场配置资源来实现。资源环境价格改革,对于节约资源、减少排放、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都将起到实质性作用。
提高资源产品价格,就会使整个社会形成良好的节约风气。首先资源产品成本提高,自然就会去节约。其次是利用价格倒逼,由于成本提高,企业就会想办法降低成本,开发利用节约资源的新技术。
这样带来的结果是:降低资源投入,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使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资源和生产要素的投入,转向主要依靠提高资源和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
《中国投资》:资源环境价格改革将对我国的宏观经济将产生怎样的深刻影响?
王一鸣:国际上对中国宏观经济问题有很多评论。目前,我国宏观经济最大的问题就是内外不平衡。
内部不平衡主要是投资和消费的不平衡,经济增长过度依赖于投资,投资率很高。由于消费增长比投资增长要低得多,最终在消费能力与投资形成的供给能力之间出现巨大的缺口。
从根本上看,外部不平衡是内部不平衡在开放条件下的反映。要解决外部不平衡,不能只解决内外需问题,还必须解决投资和消费的不平衡。
过去几年,政府财政收入增长很快,每年都增长20%以上;企业利润增长也很快,比如去年规模以上企业利润增长30%多;但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在10%左右。由于投资收益高,企业利润多数用来扩大再生产。政府职能转变没到位,过于注重GDP增长,政府财政收入增长也大部分转到投资领域。这种情况,进一步加大了投资和消费之间的缺口。
资源环境价格改革对宏观经济的深刻影响,就在于它能够有效提高投资成本。投资成本高,增速会回落,自然就会跟消费形成一个平衡点。
只有投资和消费形成平衡,内外需的平衡才能根本解决。由于内外需不平衡是投资与消费不平衡的外在表现形式,从这个意义上说,提高汇率只能解决表层问题,不解决根源问题。
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中国水协)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镇水务发展战略国际研讨会指定网站 国际水协会中国委员会工作网站
全国中长期科技发展十六项专项之一、中国十六大中长期重点专项 - 中国水体污染防治重大专项发布网站
技术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8982号-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号城科会办公楼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权所有: 水世界-中国城镇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