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是维系经济、社会、生态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性要素。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进而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难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以下简称《水法》)明确规定:“国家厉行节约用水,大力推行节约用水措施,推广节约用水新技术、新工艺,发展节水型工业、农业和服务业,建立节水型社会”。在我国建设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以及着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今天,建设节水型社会就更是一项具有突出战略意义的紧迫任务。然而,我们务必看到,建设节水型社会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政府加大直接的投入,还需要从完善政策、制度建设等多个角度切入解决问题,引导企业、居民、社会节约用水。
一、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水资源利用面临的突出矛盾和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目标
(一)当前经济社会水资源利用存在的突出矛盾:水资源短缺和水资源利用不合理并存
我国是淡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且时空分布不均,人均水资源占有量
据预测,我国人口在2030年左右将达到峰值16亿,届时人均水资源量只有
(二)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目标
2005年5月下旬,国家五部委联合发布了《中国节水技术政策大纲》,这是我国第一个涵盖了农业、工业和城市生活节水技术的政策性文件。《大纲》提出了通过节水技术政策的实施力争实现的目标:到2010年实现工业取水量“微增长”,农业用水量“零增长”,城市人均综合用水量逐步下降。国家水利“十一五”规划提出了更为具体的节水目标:“十一五”期间万元GDP用水量由
二、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财政支出压力分析
节水的主要手段有技术手段、工程手段、价格手段(经济手段)、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直接体现为财政支出压力的主要是促进节水的工程手段和技术手段。工程方面的支出压力又主要体现在水资源配置、节水灌溉等工程建设、饮水安全工程、防污治污投入方面;技术方面的支出压力则体现在促进工业节水技术改造、农业节水灌溉技术改造、节水技术基础研发投入等。
(一)优化水资源配置、节水灌溉等水利基本建设支出责任根据水利基建项目投资形势及项目前期工作、建设进展等情况进行测算,结转至2005年及以后在建项目对中央投资的需求规模约为1620亿元,其中2005~2008年在建项目中央投资需求为1242亿元,结转至2009年及以后项目中央投资需求为378亿元。若只考虑南水北调工程等优先保证项目、国家已批复立项的在建项目和大型灌区节水改造等国家政策扶持性项目等3类在建重点项目,2005~2008年在建项目中央投资需求约为1056亿元,年均264亿元。2005~2008年拟建项目中央投资需求约254亿元,年均64亿元。两者相加,2005~2008年在建、拟建重点中央水利基建项目年均中央投资需求328亿元。
1.水资源配置工程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的目的是提高对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调控能力。
为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恶化状况,中国政府正在规划和建设南水北调工程,以从根本上缓解北京、天津等华北地区和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南水北调工程是跨流域、跨省市的特大型水利基础设施,规模宏大,投资多,且具有公益性和经营性双重功能,需要通过多种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工程建设资金既要有政府财政性资金投入,同时要用市场手段融资筹集部分建设资金。政府财政性资金的投入,按照“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筹集。南水北调工程投资规模大,仅正在实施的东、中线一期工程静态投资就达1240亿元。根据工程总体规划,2003年至2010年,每年平均投资138亿元。2004年起工程开始进入投资高峰,2005年和2006年最高峰年投资额约为248亿元。以中央财政占30%的比例估算,中央财政为此将累计支出372亿元。同时,全国正在建设一批区域水资源配置工程,克服水资源区域分布严重不均匀状况,统筹地区发展,这也需要地方财政安排相应的建设支出。
2.促进农业节水灌溉的支出
中国的人口到2010年达到14亿、2030年达到16亿时,中国十几亿人口的粮食安全问题始终是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而粮食安全的关键之一又在于保障充足的农业用水。农业用水不可能通过大规模调水去解决,只能通过自身的农业节水、提高用水效率来保障粮食用水安全。我国消耗的淡水资源70%是农业用水,而农业用水中90%是灌溉用水。就农业灌溉而言,现在全国有效灌溉系数平均为0.43,有关方面论证,2010年要求提高到0.5,到2030年必须达到0.6~0.65才能满足要求。据水利部的测算,如果要满足2010年农业经济发展的要求,节水的目标是650亿立方米,需要投入2200亿元,其中包括农民的投劳。财政支持的重点将包括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大型灌区的节水改造和续建配套等。
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中国水协)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镇水务发展战略国际研讨会指定网站 国际水协会中国委员会工作网站
全国中长期科技发展十六项专项之一、中国十六大中长期重点专项 - 中国水体污染防治重大专项发布网站
技术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8982号-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号城科会办公楼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权所有: 水世界-中国城镇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