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专家提出新模式:将污水处理厂“化整为零”,既可节省巨额管网配套成本,又便于中水回用
一年投下去几亿甚至几十亿,污水却越治越污;由于建厂容易、管网配套难,造就了许多“晒太阳工程”;一个没有足够利润的行业,根本无法真正市场化……这一切的症结就在于中国现行的治污总体思路——集中式污水处理。
全美资企业阿科蔓控股有限公司CEO麦何晖日前约谈记者,直言政府的总体环保治理思路出错了!在大量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上,他首创出“削减系数”概念,并据此提出了一种颠覆传统的污水治理模式,即分散式治理模式。
他对记者强调说,他的观点只是“抛砖引玉”,希望能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以推动中国水资源治理思路的良性变革。
集中式治理成本高、周期长,导致效率低,政府的总体环保治理思路出错了!
“过去十多年的环境保护(污水治理)效果不尽人意,也许是政府的总体环保治理思路出错了!”面对中国污水越治越污日渐陷入恶性循环的现状,麦何晖冷不丁爆出了这句话。”你怎么敢这么说,真是够胆!”赞叹之余,记者不免为他这话略带几分担心。未料,他却很释怀,“这没什么!我又没指哪个部门哪个领导,纯粹是指一种方向!”
政府思路决定环保产业方向
在我国,随着人类社会的高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几乎很快就要成为一个污染大国。国家环境保护部副部长潘岳曾警告:如果我们的环保脚步跟不上进度,我们经济奇迹就会结束。中国的环境如果再这样恶化下去,将影响到国家经济、大众健康、社会稳定与国家的尊严。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指出,每个人在追求自己的私人利益的时候,同时在不自觉地为普遍利益服务。也就是说,在市场经济范围内,个人的利己行为对社会利益的贡献是正面的。但是,环保产业却是个例外。
宏观来看,无论是社会、国家还是个人或某个特定团体,在谋求财富利益的时候,都需要有个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资源,这是共同的基础;而从微观角度去看,恰恰是相反的。作为个人或某个特定团体,面对有限的环境资源,为了努力创造个体的财富,则最终以通过抢占资源、破坏环境而达到目的。因此,环保产业是一个“宏观需求与微观需求”对立的产业。即个人或特定团体的利益与环保产业呈“负相关”。
因此,环保产业决不能简单地把它推向市场化,而应该由政府积极地加以干预。于是,政府对环保产业的总体治理思路,是决定中国环保政策成败的关键所在。
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中国水协)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镇水务发展战略国际研讨会指定网站 国际水协会中国委员会工作网站
全国中长期科技发展十六项专项之一、中国十六大中长期重点专项 - 中国水体污染防治重大专项发布网站
技术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8982号-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号城科会办公楼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权所有: 水世界-中国城镇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