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主要特点
(一)农村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近年来,青岛市公共财政对农村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的投入进一步加大,村村通公路、村村通自来水工程进一步提速,全市已有82%的村庄通自来水,83%行政村通油路,农村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的完善为农村垃圾、污水集中收集处理试点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农村生产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一是青岛农村经济发展迅速、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到2005年底全市农民人均收入达到5806元,年增长14.3%。二是农民居住条件不断改善。农村年新增住宅面积、公共建筑面积、生产建筑面积500万平方米,其中新增住宅楼房面积达到30%以上,三是生活方式向城市靠近。液化气、天然气已成为农村主要能源之一,部分村庄完成卫生厕所的改造工作,部分村庄集体经济实力强,农民进一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愿望强烈,为农村垃圾、污水处理系统建设提供了契机。
(三)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分步实施。规划是建设的依据,也是建设的引导。为了更加科学合理地实施垃圾、污水处理试点工作,编制试点镇村垃圾、污水集中处理系统专项规划和设计方案,确定垃圾污水集中处理系统收集点和布局规划。组织试点镇村垃圾、污水处理系统设计方案评审,审定试点村镇垃圾、污水处理系统设计。各试点镇聘请了有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与镇政府共同编制完成了垃圾试点规划。规划本着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以改善村容镇貌和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为着力点,重点放在解决环境脏、乱、差上,把垃圾试点规划与村庄建设规划和村庄整治规划结合起来,分期规划,逐步实施,充分发挥了规划的指导作用。
(四)加强宣传,人人参与,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各试点镇通过电视、广播、报纸、宣传标语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工作的意义,对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系统专项规划和设计方案进行公示,听取群众的意见,不断提高广大村民的认知度。
(五)加强规划、建设的技术指导和检查督促,确保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各级有关责任部门不定期地到试点镇和村庄进行规划、施工质量方面的技术检查督促,组织工作调度会、现场观摩会,协调处理各方面的关系,积极争取各级政府的支持,帮助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定期进行检查督促,确保试点建设顺利开展。
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中国水协)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镇水务发展战略国际研讨会指定网站 国际水协会中国委员会工作网站
全国中长期科技发展十六项专项之一、中国十六大中长期重点专项 - 中国水体污染防治重大专项发布网站
技术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8982号-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号城科会办公楼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权所有: 水世界-中国城镇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