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垃圾、污水处理问题是广大农民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之一,为解决农村“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的现状,逐步建立“户集、村收、镇运、市(区)处理”的垃圾集中处理系统,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青岛市委、市政府将农村垃圾、污水集中收集处理系统建设列为2006年实办实事,全市选择10个村庄在全国率先进行农村污水处理系统建设试点和30个与城区办事处相邻的镇、17个水源地镇的行政村或自然村进行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系统建设试点。目前,10个试点村庄的村内管网和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全面建成,正式投入使用;47个试点镇编制完成了镇域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系统专项规划设计,按照统一标准建设了垃圾中转站,配备的94台垃圾专用运输车辆已到位运行,系统一期覆盖了765个村庄,长效管理机制正在积极探索建立中。
一、运转模式
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系统建设运转模式:
(一)因地制宜,村镇保洁多样化。在农村垃圾收集阶段,根据村镇经济基础、群众基础等,合理选择自觉收集、义务清扫、有偿包干和物业管理相结合的多样化保洁形式。自觉收集就是要求每个农户生活垃圾装入垃圾袋(筒)内,到指定地方存放,方便统一运送与管理。义务清扫就是发动群众实行门前屋后卫生“三包”,做到自家卫生自家清;或者发动干部和党员,分片分区包干,实现村庄环境整洁。有偿包干就是将村庄划分若干卫生区域,聘请清洁人员进行卫生包干。对于一些旧村改造城镇化程度高的农村,则更多地采用物业管理。如胶州市小行村906户,村大人多,该村立足实际,一是划片分组,理顺管理机制。将全村按自然位置划分为四个片区,即一二三四组。村干部分片包干,组与组之间相互竞争,相互比学赶超。二是明察暗访,建立考评机制。经过村民大会研究,制定了“环保公约“,明确了“三包”(包卫生、包绿化、包秩序)定责制,成立了由党员、老干部、村民等19名代表组成的民主评议会。民主评议会成员不定期对各户门前屋后卫生状况进行检查记录。三是奖优罚劣,完善激励机制。凡经评议会检查合格的,每户每月奖励10元钱;不合格的扣除当月资金。同时,将每月检查结果在村务工作栏里予以公布。
(二)自我分类,垃圾就地减量化。对农户进行宣传,引导农民对垃圾进行分类,减少垃圾运送成本和资源浪费。易腐烂可分解的有机垃圾由农民自行倒入沼气池;碎砖石块等固形垃圾填埋作为建筑或道路垫层;不易分解利用的集中收集倒入村里的垃圾站点进行集中清运。
(三)科学高效,梯次运送网络化。采用“户集、村收、镇运、市(区)处理” 梯次运送网络,确保农村垃圾收得起来、运得出去、处理得掉。“户集”就是要求每户农民自觉实现垃圾入袋装桶,定点倾倒存放。“村收”就要求行政村将村域内垃圾清扫收集运到按规划定点建设的中转站,力争日产日清。“镇运”就是要求每个镇定期将垃圾集中清运至垃圾处理场。“市(区)处理”就是要求将集中垃圾按相关标准进行统一无害化处置。
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中国水协)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镇水务发展战略国际研讨会指定网站 国际水协会中国委员会工作网站
全国中长期科技发展十六项专项之一、中国十六大中长期重点专项 - 中国水体污染防治重大专项发布网站
技术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8982号-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号城科会办公楼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权所有: 水世界-中国城镇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