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港农村人居变分散为集中,实现生活污水和垃圾集中处理
农村新型社区改变农民生活
编者按: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是今年“两会”的热门话题,也是我国“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在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中,也将农村环保工作作为环保工作的重点。一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潮正在全国展开。江苏、四川等地注重城乡统筹发展,积极探索新农村建设之路,取得了初步成效。本版将陆续刊登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农村发展模式,为各地开展新农村建设提供借鉴。
“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这是人们对已走上富裕道路之后广大农村环境状况的形象比喻。尤其是长江三角洲发达地区,广大农民普遍住上小楼房之后,抽水马桶和生活污水带来的污染日趋严重。
为有效改善农村面广量大、居住分散造成的“家家户户都排污”现象,江苏省张家港市通过大力实施“农民居住由分散型向镇区和农村新型社区集中”的措施,既节约了大量土地,又使发达地区广大农村的生活污染迎刃而解。
建设农民居住社区,集中治理,改变家家户户排污的现象
近年来,张家港市在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进程中,始终坚持城乡统筹建设一体化的思路,加强新农村生态建设和污染控制。调整全市城乡发展空间,积极引导“工业向园区集中,居住向城镇集中,农民向社区集中”,以实现社会资源的有机整合,使广大农村发展从原来的多组团、分散型布局向网络型镇区布局转变,初步形成了生态功能完善、生态环境优美的农民集中居住新格局。
通过实施《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意见》,目前,张家港市已有6.3万户农户通过自然过渡和拆迁,进入镇区和农村集中居住社区的公寓房,实现农民居住社区化。在农民集中居住社区里,普遍实现了硬化、净化、绿化、美化。在20多个农民集中社区里,建设了地埋式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实现了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生活垃圾集中处置的目标。在此基础上,张家港市又大力开展了农民“绿色社区”创建活动,目前全市已涌现出省、市、县命名的“绿色社区”54个,占全市社区总数的59.8%。
以绿色理念为指导建新农村,以整洁优美环境塑造新型农民
张家港市金港镇的中德社区始建于2003年,是全市最大的拆迁安置社区和首批农民集中居住规范建设示范区。社区建设坚持高起点规划、高品位设计、高标准建设,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社区环境幽雅、景致宜人,成为张家港市“以城市标准建农村、以市民理念育农民”的缩影。中德社区通过完善环境设施,实现了无淘汰炉具、无污染纠纷、无工业企业、无噪声扰民。社区农民全部用上管道液化气和太阳能热水器,生活污水接入集中式污水处理厂,生活垃圾推行袋装化、分类化收集。
作为江苏省级“绿色社区”的元丰农民社区,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先后建成8000平方米的中心休闲广场,绿化面积6万平方米,实现了四季有绿、三季有花,绿化覆盖率高达40%。投资50万元,建设日处理能力为480吨的有动力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目前农村居民100%使用液化气,太阳能路灯、太阳能热水器等清洁能源也得到大力推广。
有26个村民小组的张家港市韩山社区,按照“功能明确,适度超前”原则,投入100万元,实施道路拓宽改造和绿化工程,绿化覆盖率达到45%。建成日处理能力240吨的有动力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使生活污水全部处理达标,生活垃圾分类收集。
海沙社区位于锦丰镇三兴街道办事处,是拆迁农民集中居住规划建设的社区。该社区积极发动群众,大力开展社区环境整治,先后在祼露土地种植冬青、柳树、桂花等6000余株。同时鼓励居民搞好家庭绿化,居民形成了绿色消费、节能等习惯。如今的海沙社区绿化覆盖率达40%以上。整个社区已形成了设施完备、环境优美、秩序井然、服务规范、风尚良好的风气,2005年被评为“张家港市绿色社区”。
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中国水协)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镇水务发展战略国际研讨会指定网站 国际水协会中国委员会工作网站
全国中长期科技发展十六项专项之一、中国十六大中长期重点专项 - 中国水体污染防治重大专项发布网站
技术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8982号-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号城科会办公楼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权所有: 水世界-中国城镇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