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农村污水处理 >> 政策与资讯 >> 

张家港农村人居变分散为集中,实现生活污水和垃圾集中处理

时间:2008-02-01 来源: 作者:

张家港农村人居变分散为集中,实现生活污水和垃圾集中处理

农村新型社区改变农民生活

    编者按: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是今年两会的热门话题,也是我国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在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中,也将农村环保工作作为环保工作的重点。一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潮正在全国展开。江苏、四川等地注重城乡统筹发展,积极探索新农村建设之路,取得了初步成效。本版将陆续刊登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农村发展模式,为各地开展新农村建设提供借鉴。

       “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这是人们对已走上富裕道路之后广大农村环境状况的形象比喻。尤其是长江三角洲发达地区,广大农民普遍住上小楼房之后,抽水马桶和生活污水带来的污染日趋严重。

    为有效改善农村面广量大、居住分散造成的家家户户都排污现象,江苏省张家港市通过大力实施农民居住由分散型向镇区和农村新型社区集中的措施,既节约了大量土地,又使发达地区广大农村的生活污染迎刃而解。

建设农民居住社区,集中治理,改变家家户户排污的现象

    近年来,张家港市在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进程中,始终坚持城乡统筹建设一体化的思路,加强新农村生态建设和污染控制。调整全市城乡发展空间,积极引导工业向园区集中,居住向城镇集中,农民向社区集中,以实现社会资源的有机整合,使广大农村发展从原来的多组团、分散型布局向网络型镇区布局转变,初步形成了生态功能完善、生态环境优美的农民集中居住新格局。

    通过实施《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意见》,目前,张家港市已有6.3万户农户通过自然过渡和拆迁,进入镇区和农村集中居住社区的公寓房,实现农民居住社区化。在农民集中居住社区里,普遍实现了硬化、净化、绿化、美化。在20多个农民集中社区里,建设了地埋式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实现了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生活垃圾集中处置的目标。在此基础上,张家港市又大力开展了农民绿色社区创建活动,目前全市已涌现出省、市、县命名的绿色社区”54个,占全市社区总数的59.8%。

以绿色理念为指导建新农村,以整洁优美环境塑造新型农民

    张家港市金港镇的中德社区始建于2003年,是全市最大的拆迁安置社区和首批农民集中居住规范建设示范区。社区建设坚持高起点规划、高品位设计、高标准建设,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社区环境幽雅、景致宜人,成为张家港市以城市标准建农村、以市民理念育农民的缩影。中德社区通过完善环境设施,实现了无淘汰炉具、无污染纠纷、无工业企业、无噪声扰民。社区农民全部用上管道液化气和太阳能热水器,生活污水接入集中式污水处理厂,生活垃圾推行袋装化、分类化收集。

    作为江苏省级绿色社区的元丰农民社区,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先后建成8000平方米的中心休闲广场,绿化面积6万平方米,实现了四季有绿、三季有花,绿化覆盖率高达40%。投资50万元,建设日处理能力为480吨的有动力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目前农村居民100%使用液化气,太阳能路灯、太阳能热水器等清洁能源也得到大力推广。

    有26个村民小组的张家港市韩山社区,按照功能明确,适度超前原则,投入100万元,实施道路拓宽改造和绿化工程,绿化覆盖率达到45%。建成日处理能力240吨的有动力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使生活污水全部处理达标,生活垃圾分类收集。

    海沙社区位于锦丰镇三兴街道办事处,是拆迁农民集中居住规划建设的社区。该社区积极发动群众,大力开展社区环境整治,先后在祼露土地种植冬青、柳树、桂花等6000余株。同时鼓励居民搞好家庭绿化,居民形成了绿色消费、节能等习惯。如今的海沙社区绿化覆盖率达40%以上。整个社区已形成了设施完备、环境优美、秩序井然、服务规范、风尚良好的风气,2005年被评为张家港市绿色社区

 

 

打印】 【网站论坛】 【字体: 】 【发表评论】 【关闭

微水会

第十六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推荐书籍


    《高浓度有机工业废水处理技术》
    作者:任南琪
    内容简介:

    《水的再生与回用》
    作者:【美】林宜狮
    内容简介:

合作邀请:010-8858538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