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状与主要问题
截止到2004年,全国660个设市城市共累计建成供水厂3000多座,综合生产能力24753万m3/日,城市供水总量490亿立方米,用水普及率达89.0%,管径25mm以上的供水管网长度总计258410公里。
目前城市供水管网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供水漏损率逐年增加,爆管事故频繁,二次污染严重,供水服务压力难以保证。根据有关资料显示,1992年我国城市供水漏损率平均为7.89%,2004年以上升至16.51%。根据不完全统计,统计范围内的184个城市2000—2003年因爆管停水的事故达13.7万次,管网水质发生二次污染达4324次。因供水管网事故影响高峰期用水达21537次,涉及人口达3819万人;因供水压力严重不足而影响供水达26544次,涉及人口达2000万人。
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管网老化,二是管材低劣,三是超负荷运行。以下是根据部分城市总计8.4万公里管网的不完全统计:
按敷设时间分类:1953年以前敷设,使用年限在50年以上的管道5193公里,占6.2%;1954—1995年之间敷设的管道49573公里,占58.7%;1996年以后敷设的管道29583公里,占35.1%。
按管材质量分类:灰口铸铁管43362公里,占管网总长度的50.8%;水泥管11133公里,占13.0%;镀锌铁管等低质管材,占6.0%。球墨铸铁管14135公里,占16.8%;钢管6977公里,占8.2%;PVC管4467公里,占5.2%。
按运行工况分类:明显处于超负荷运行状态的管网约占14.4%。一种情况是一些城市在扩大供水范围后,主干管或主要连通管没有及时改造,管径偏小;另一种情况是一些城市由于新建水源工程,将地下水源更换为地表水源,或增大地表水源比例,为弥补被替代的补压井的压力损失,提高了管网压力。
供水管网改造技术要点
一是要循序渐进,突出重点。城市供水管网改造历史欠账多,改造工程量大,并且涉及到其他市政基础设施,应当与城市改造、城市道路建设、其他市政管线的建设统筹协调进行。当前改造的重点,应当是结合有关市政建设,以承上启下的主干管改造为主。
二是综合考虑技术经济因素,积极采用新型管材。大口径的供水管,宜采用钢管或球墨铸铁管,运输方便和施工场地宽敞的也可以选用普通预应力砼管或PCCP管,玻璃钢管由于易老化而应慎用;中小口径的供水管,宜经过技术经济比较选用球墨铸铁管、PVC管、PE管、PP管或钢塑复合管材。淘汰灰口铸铁管、冷镀锌铁管、普通砼管、含铅PVC管等易爆、易裂、易锈、易污染的劣质管材。
三是采用新的施工技术。第一,管道必须考虑环氧树脂或水泥砂浆衬里等防腐措施;第二,尽可能采用柔性接口,焊接钢管要考虑安装伸缩节;第三,施工时应积极采用内衬管滑(拉)入衬装、管道翻衬、爆(碎)管衬装、定(导)向钻技术、管内壁喷涂等非开挖技术。
四是优化设计。第一,要结合市政管线发展情况,进行地下管线的综合规划设计,有条件的宜发展共同沟(市政综合管廊);第二,进行管网优化设计,改善供水服务压力,促进城市供水节能。
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中国水协)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镇水务发展战略国际研讨会指定网站 国际水协会中国委员会工作网站
全国中长期科技发展十六项专项之一、中国十六大中长期重点专项 - 中国水体污染防治重大专项发布网站
技术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8982号-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号城科会办公楼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权所有: 水世界-中国城镇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