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卫生填埋场中的防水处理
时间:2007-01-22 来源: 作者:
2.2 实例二
威海市新建的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位于威海市西南17km,场区总面积32.4万m2 ,设计服务年限26年。
场区水文条件、地层分布主要由第四系及基岩组成。基岩由变质岩和岩浆岩组成,花岗岩的岩石完整、坚硬致密、裂隙不发育,属微风化,渗透系数为5.52×10-7~7.05×10-8cm/s,厚度在数十米以上。该层东、南北三面垃圾场边缘向上隆起,与自然地形相同,形成一个簸箕状谷地。场区地下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赋存于第四系中的孔隙潜水;另一类是赋存于基岩中的裂隙水。据地质报告,场区内仅发现一条张性断裂带,对场区防水也无影响。鉴于场区最下层是完整的花岗岩,设计填埋场水平防水处理以该天然隔水层自然防渗为主,填埋区底部依次铺设人工粘土层和块石垫层。
场区垂直防水系统主要由在下游谷口处的混凝土截污坝、地下截渗墙以及基岩防水帷幕组成。结合场区底层的天然不透水层即可将垃圾渗滤液封闭在场区内,防止对水体的污染(如图2)。此外,根据填埋场地貌及渗滤液水量水质情况,在垃圾透水坝和截污坝之间设置一座调节池,设计库容5万m3 。
截污坝为混凝土重力坝,坝高22.0m,坝基坐落在基岩上。坝轴线长45m,顶宽2.0m,底宽16m。坝体前后边坡均为1:0.5,边坡16m以下垂直到坝底。坝前设止水板,止水板上进行坝基帷幕灌浆。坝肩岸坡为第四系覆土及强风化层,该层防水采用地下连续混凝土防渗墙。墙底到不透水基岩垂直防水采用灌浆帷幕。整个垃圾填埋场防水体系的重点为基岩灌浆帷幕。帷幕轴线长430m,帷幕终点到天然不透水层,帷幕平均深度30~40m。工程实践证明,帷幕灌浆在强、中风化岩层中单纯采用普通水泥灌浆不能完全达到国家规范要求,灌浆必须采用水泥与化学灌浆相结合的施工工艺。在工程帷幕灌浆施工过程中,经过不同灌浆防水材料反复进行现场试验,最后确定采用双排湿磨细水泥灌浆、中间夹单排化学灌浆(共3排灌浆孔)的方案。排距0.5m,水泥灌浆孔距1.5m,化学灌浆孔距0.75m。湿磨细水泥和化学灌浆材料均由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提供。工程总计完成水泥灌浆14 291m,化学灌浆19 119m。经检查验收,帷幕平均渗透系数K≤10-7cm/s,全部达到设计要求。
上一页
页码:[<< 1 2 3 4 >>]
下一页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