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渗滤液处理现状分析及新型处理技术的推广

时间:2007-01-22 来源: 作者:

引言近十几年来国外学者就垃圾渗滤液的处理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研究,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有的已用于工程实践。我国在垃圾渗滤液的处理研究方面起步较晚、起点较低,有不少失败的教训,但也获得了一些宝贵的经验。由于渗滤液水质水量的复杂多变住,目前尚无十分完善的处理工艺,大多根据不同填埋场的具体情况及其它经济技术要求采取有针对性的处理工艺。本文针对垃圾渗滤液处理的难点进行分析,通过与国内外处理技术的对比,提出垃圾渗滤液最佳处理工艺。

1    垃圾渗滤液水量、水质特性及处理难点

对渗滤液的水量、水质特征的研究是渗滤液处理工艺选择的必要前提。

 渗滤液水量特性

水量变化大:垃圾填埋场产生的渗滤液量的大小受降雨量、蒸发量、地表径流量、地下水入渗量、垃圾自身特性及填埋结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是降水量。由于垃圾填埋场是一个敞开的作业系统,因此渗滤液的产量受气候、季节的影响非常大。

水量难以预测:渗滤液的产生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要准确预测渗滤液的产生量是非常困难的。

 渗滤液的水质特性

污染物种类繁多:渗滤液的污染成分包括有机物、无机离子和营养物质。其中主要是氨、氮和各种溶解态的阳离子、重金属、酚类、丹类、可溶性脂肪酸及其它有机污染物。

污染物浓度高,变化范围大:在垃圾渗滤液的产生过程中,由于垃圾中原有的、以及垃圾降解后产生的污染物经过溶解、洗淋等作用进入垃圾渗滤液中,以致垃圾渗滤液污染物浓度特别高,而且成分复杂。垃圾渗滤液的这一特性是其它污水无法比拟的,造成了处理和处理工艺选择的难度大。

水质变化大:垃圾成分对渗滤液的水质影响大。不同的地区,生活垃圾的组成可能相差很大。相应的渗滤液水质也会有很大差异。垃圾渗滤液水质因水量变化而变化,同时随着填埋年限的增加,垃圾渗滤液污染物的组成及浓度也发生相应的变化。

营养元素比例失衡:对于生化处理,污水中适宜的营养元素比例是BOD5NP=10051,而一般的垃圾渗滤液中的BOD5/P大都大于300,与微生物所需的磷元素比例相差较大。

上一页 页码:[1 2 3 4 5 6 >>] 下一页 共6页

打印】 【网站论坛】 【字体: 】 【发表评论】 【关闭

微水会

更多关于 垃圾渗滤液处理现状分析及新型处理技术的推广 的资料

    第十六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推荐书籍


      《高浓度有机工业废水处理技术》
      作者:任南琪
      内容简介:

      《水的再生与回用》
      作者:【美】林宜狮
      内容简介:

    合作邀请:010-8858538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