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垃圾渗沥液处理方式与技术分析

时间:2007-01-26 来源: 作者:


1.2
预处理--合并处理
  垃圾渗沥液输送至城市污水处理厂进行合并处理前,有时需要进行预处理。预处理的目的是保证生物处理过程中微生物处于良好的生长繁殖环境,即生物可降解的有机基质、适量的营养物质和铜、镍、锌等微量元素。渗沥液中主要营养物质氨氮及重金属离子的实际含量往往高于微生物所需要的浓度,预处理则是去除过量的此类物质以及色度、SS等污染物质,或改善其可生化性、降低负荷,为合并处理的正常运行创造良好的条件。
  渗沥液中高浓度的氨氮是影响渗沥液生物处理效果的重要因素。过高的氨氮浓度使渗沥液中的营养比例(C:N:P)失调,抑制微生物的正常生长及合并处理的有效运行。氨氮的去除可采用吹脱等物理化学方法,同时可结合合并生物处理系统的设计,考虑采用具有脱氮功能的A2/O(或A/O)处理系统将其有效地去除。
  渗沥液中重金属离子去除的预处理工艺多采用物理化学法。法国A.AMOKRANE等人对于稳定的填埋场的渗沥液开展了采用混凝絮凝方法作为预处理工艺的研究[2]。该项研究报道指出,稳定的填埋场之渗沥液经生化和物化处理后,COD及含盐量仍超过排放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反渗透可有效去除COD及含盐量,但其处理能力往往由于反渗透膜易受到污染的原因而受到影响。为了减少这种影响,研究证明,混凝絮凝方法作为反渗透的预处理措施是行之有效的。但尽管浊度去除率达到了97%,上清液中仍呈现明显的污染(污染指数大于15/min)。在混凝阶段使用H2O2作为氧化剂,并用石灰控制PH值,上清液中的离子浓度和污染指数分别减至2mg/l5/min以下。由此说明,混凝絮凝方法作为反渗透的预处理是可行的。
  预处理-合并处理无论是在经济、运转方式的灵活性或在对出水水质的保证方面,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处理方式。
1.3
循环喷洒处理
  将渗沥液收集并通过回灌,使之回到填埋场,称之为循环喷洒处理。渗沥液的循环喷洒处理是一种有效的处理方法,归结起来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减量。渗沥液的回喷可通过蒸发或被植被吸收,减少渗沥液的场外处理量,降低渗沥液处理的投资。二是加速稳定化进程。通过回喷可提高垃圾层的含水率,增加垃圾的湿度,增强垃圾中微生物的活性,加速产甲烷的速率及有机物的分解,缩短填埋垃圾的稳定化进程。为强化上述功效,必须注意喷洒的量及喷洒的方式。一般在填埋场处于产酸阶段时,回喷的量较少,在产气阶段则可以逐渐增加回喷量。对于回灌方式则可将新、老填埋区产生的渗沥液交互回灌,以此加速有机物的溶出和有机污染物的分解,同时加速垃圾层的稳定化进程。
  循环喷洒处理的不足是不能完全消除渗沥液,对该渗沥液仍需要进行处理方能排放。同时在应用过程中还要注意诸如环境卫生问题、安全及设计技术问题等。
  近10年来,该项方法在实际工程中得到了应用。目前美国已有200多座垃圾填埋场采用了此项技术。该项技术在我国的应用较少。据资料介绍,唐山市垃圾卫生填埋场渗沥液处理采用了循环喷洒处理方法[3]。渗沥液经收集并经沉淀调节池处理后,喷灌回流至填埋场;沉淀调节池中的沉淀污泥与渗沥液一并回流至填埋场,避免了污泥的二次污染。

上一页 页码:[<< 1 2 3 4 5 >>] 下一页 共5页

打印】 【网站论坛】 【字体: 】 【发表评论】 【关闭

微水会

更多关于 国内外垃圾渗沥液处理方式与技术分析 的资料

    第十六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推荐书籍


      《高浓度有机工业废水处理技术》
      作者:任南琪
      内容简介:

      《水的再生与回用》
      作者:【美】林宜狮
      内容简介:

    合作邀请:010-8858538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