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垃圾渗沥液处理方式与技术分析

时间:2007-01-26 来源: 作者:


  为有效去除有机物和悬浮固体,广州大田山垃圾填埋场采用厌氧生物接触氧化混凝沉淀氧化塘工艺处理渗沥液。当进水BOD5=5000mg/lCOD=8000mg/lSS=700mg/lPH=7.4时,出水满足原工业废水排放标准GB74-73, 即BOD5≤60mg/lCOD≤100mg/lSS≤500mg/lPH=69,取得了成效。
  哈尔滨建筑大学采用A(缺氧活性污泥法)→B(淹没式生物膜法:A缺氧段/O好氧段)复合系统处理垃圾渗沥液[5]。结果表明,对于COD=1693.9 mg/lNH3-N=170.0 mg/lTN=190.0 mg/l的填埋场渗沥液,经该复合系统处理后,出水CODNH3-NTN分别降至97.9mg/l8.3mg/l49.5mg/l,相应的去除率分别为94.2%95.1%73.9%,达到了良好的去除有机物和脱氮的效果。
日本A.IMAI等专家应用生物活性炭流化床工艺处理"老龄"填埋场渗沥液[6],充分利用其生物降解和吸附功能。当HRT24h提高到96h时,溶解性有机碳(DOC)的去除率为42%58%。去除机理主要由两方面组成,一是生物对渗沥液低分子量物质的降解,因为大分子量物质难于降解;二是活性炭优先吸附低分子量的有机物。该工艺去除DOC的同时,还可去除部分腐殖质。当HRT24h时,腐殖质的去除率达70%
  以H.TIMUR为主的专家组研究采用厌氧SBRASBR)工艺处理垃圾渗沥液[7]。研究表明,ASBR处理渗沥液是可行的。当COD容积负荷和污泥负荷分别为0.49.4gCOD/l.d0.171.85gCOD/gVSS.d时,COD去除率为6485%;去除的COD中约83%转化为甲烷,其余转化为微生物,甲烷转换率按COD投配浓度计为0.2 L CH4/g COD,按去除量计为0.29 L CH4/g COD;污泥产率系数为0.1 g VSS/g COD去除,污泥自身氧化率为0.01/d
  国外一些专家致力于膜工艺技术处理渗沥液的研究,并取得了成功。美国MASSOUD PIRBAZARI等专家采用混合膜过滤技术处理垃圾渗沥液[8]TOC去除率达到95%以上。1998年瑞典U.WELANDER等专家采用悬浮载体生物膜工艺(SCBP)[9, 取得了理想的实验室规模的渗沥液生物脱氮效果。实验装置是容积为5M3的塑料池,内装填料(Natrix 6/6C,其容积占池容积的60%, 渗沥液温度范围为1026℃时,硝化效果良好,硝化容积负荷率为24gN/m3.h,反硝化容积负荷率为55gN/m3.h。当工艺运行稳定后,无机氮几乎全部去除,总氮去除率达到90%

上一页 页码:[<< 1 2 3 4 5 >>] 下一页 共5页

打印】 【网站论坛】 【字体: 】 【发表评论】 【关闭

微水会

更多关于 国内外垃圾渗沥液处理方式与技术分析 的资料

    第十六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推荐书籍


      《高浓度有机工业废水处理技术》
      作者:任南琪
      内容简介:

      《水的再生与回用》
      作者:【美】林宜狮
      内容简介:

    合作邀请:010-8858538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