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热点专题 >> 其它专题 >> 城市排水体制探讨 >> 

深圳水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和建议

时间:2007-03-06 来源: 作者:

一、深圳市水管理的现状和问题

目前深圳的水行业管理是多部门分工管理,城市防洪及水源由水务局负责,城市雨污水系统由城管办负责,自来水是商业化的,主要由国营的市自来水公司提供服务,市水务局实行供水行业监管。这种多头管理和政企不分的管理体制,已不适应改革的需要。深圳市水行业管理目前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多头管理体制极不利于水环境的保护

由于水务局仅负责管理水源和河道,不能有效地按环境总量控制排入水库及河道的污染负荷,这种管理上的脱节,导致水源和河道水环境难于得到有效保护。

()水利设施建设的政府行为将导致水务建设资金匮乏

在过去10年内,市政府在水务建设上不断加大投入,仅在特区内,水厂和配套的管网建设费用就达到33亿元,水利基本建设费用已达到64亿元。根据“深圳市水务发展‘十五’计划及2015年长远规划报告”,在未来15年里水务建设所需资金540亿元,平均每年需投入32亿元。如果沿用传统的投资管理体制,建设资金全由政府无偿投入,将会给政府财政带来巨大的压力。

()水行业整体效益不高

负责城市排水的城管办排水处是事业单位,处于行业垄断地位的自来水公司,利润由市政府确定。整个给排水行业缺乏竞争市场机制未能充分发挥作用,导致水行业整体效益不高。

()工程效益不高

由于条块分割,在工程设计、规划和施工中,各部门只关心所分管职责,难以贯彻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工程效益不高。如目前河道整治只解决防洪排涝问题,没有将水环境改善工程一并进行,工程投资大,却效益单一。

二、对深圳市水管理的建议

()理顺水管理体制,实施水行业一体化管理

英国环保局全面负责控制污染、管理水源、防洪排涝、保护水环境和颁发抽水及排水许可证,实现了水源、城市排水和河道整治、排污和防洪排涝的统一管理,其管理成效显著。深圳仅水源和防洪排涝工作由水务局负责,根据这一现状,从水环境综合整治和管理的角度出发,借鉴上海的经验,水务局应增设排水、排污的管理职能,从而实现水行业的一体化管理。

从管理的角度出发,实施统一管理有利于机构精简,防止部门间的推诿,提高办事效率。例如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下,水库的功能只是防洪和供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水库不仅能作为休闲度假的场所,还可用于改善整个流域水环境。上海在进行苏州河的综合治理时,首次采取了调水和治污并重的方法,通过对53座水闸合理调度,常年引上游的太湖清水入苏州河,在黄浦江落潮时开启苏州河水闸,使苏州河水全年向东流,达到稀释、降解和消减污染总量,有效改善苏州河水质,使之成为景观水体的要求。

从工程建设的角度来看,统一管理有利于节省投资,工程实施也较为容易。从科学的角度出发,供水和排污、防洪和治涝本身就是不可分离的。英国和日本的河道整治均同时采用沿河道底部或河道两岸设排水干管的措施,截流污染较为严重的初期雨水,以减轻河道水体的污染程度;我国的上海苏州河和成都的府南河整治中也采取了类似的方法。而在深圳,河道实际上成了排洪和排污的通道,上游和支流严重的污染造成下游水环境的恶化;下游市区低洼地势以及潮水位对河水的顶托,造成市区频繁洪涝;建设滞后的城市排水管网,造成面污染负荷加重;严重的水土流失,造成了河道排水不畅;市区河道大面积覆盖,导致河道清淤和低标准河道的扩建难以实施。深圳的河道整治工作,如能照流域进行水环境整治和管理,将防洪、排涝和排污工程结合起来,既方便施工又能节省投资。

除此之外,统一管理有利于从更高起点上规划和推进水务现代化建设。实施水务新体制,可以克服过去在分割管理指导下制定规划的局限性,能够从综合的角度和安全的角度出发,既注意水务建设与整个城市建设的协同发展,又注意如何为提高城市的竞争力作贡献;在对防汛保安、滩涂开发、水资源配置、供水、排水等发展做规划时,又统筹考虑城市景观、生态修复、航运等功能的改善。在系统内既能保持各类基础设施的合理布局协调,又能做到行业管理和政策法规、科技开发的协调配套。总之,水务一体化管理为把握和处理好开源与节流,开发与保护,建设与管理,市区与郊区,安全、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各种关系提供了体制上的保证。

上一页 页码:[1 2 3 >>] 下一页 共3页

打印】 【网站论坛】 【字体: 】 【发表评论】 【关闭

微水会

更多关于 深圳水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和建议 的资料

    第十六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推荐书籍


      《高浓度有机工业废水处理技术》
      作者:任南琪
      内容简介:

      《水的再生与回用》
      作者:【美】林宜狮
      内容简介:

    合作邀请:010-8858538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