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我省加大水务管理体制改革力度,继续围绕改革体制、创新机制、健全法制和强化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对水资源统一管理职能的“三制一强化”目标,积极稳步地推进城乡水务一体化建设,截至年底,全省已有6个市(州)和56个县(市、区)完成了水务局建设,水务管理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水务管理体制改革基本情况
截止2006年年底,我省14个市州、86个县市区中已有6个市州、56个县(区、市)成立水务局,1个县的水利局实行水务一体化管理。已成立的地级、县级水务局的单位分别占同级行政区总数的42.9%、65.1%。本年度新成立水务局是武威市水务局。
二、水务管理体制基本情况
(1)截止2006年年底,已经成立的水务局或实施水务管理的有63个单位,管理范围是:行使水行政职能的有63个,占100%;行使城市防洪职能的有62个,占98.4%;行使城市供水职能的有48个,占76.2%;行使城市节水职能的有37个,占58.7%;行使城市排水职能的有21个,占33.3%。
(2)截止2006年年底,已成立水务局的市县出台的地方性法规是:水行政方面的有10个,占15.9%;城市供水方面的有11个,占17.5%;城市防洪、城市节水、城市排水、污水处理方面均未出台地方性法规。
(3)截止2006年年底,全省成立水务局的市县的总人口是1657.54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06.39万人,农业人口1127.73万人;国内生产总值766.353亿元。
三、城市水源地基本情况
(1)水源地。截止2006年年底,全省成立水务局的市县城区供水均有水源地,供水能力为55798.83万m3,实际供水量为34726.88万m3,比上一年增加363.47万m3,主要是由于城建用水、城市绿化用水增加,城市人口增加等原因。水源地水质状况是:80%的水源地水质是Ⅱ类,Ⅰ类和Ⅲ类分别占10%。
(2)供水系统。截止2006年年底,全省由水务系统供水的城市人口324.15万。年供水总量26895.12万m3。日供水能力147.502万m3,其中地表水51.05万m3,地下水98.252万m3。供水管道总长2726.2公里。水厂87个。
(3)排水系统。截止2006年年底,全省由水务系统供水的城市生活用水总量26889.97万m3。污水排放量12012.197万m3,统计到的排水管道长度754公里。污水处理厂10个,日污水处理能力26.9万吨,年污水处理量4448万m3。
四、现行水价情况
截止2006年年底,水利工程供水原水水价为0.03-3.25元/
m3。水资源费征收标准为:地表水0.1元/
m3, 地下水0.15元/
m3。自来水水价:综合水价0.7-4.02元/
m3,居民生活水价0.5-2.8元/
m3,公用事业水价0.6-4.65元/
m3,工业企业水价0.7-6.5元/
m3,饮食服务业水价0.8-6.5元/
m3,特种行业水价0.8-5.0元m3。
五、水务企业基本情况
截止2006年年底,全省水务企业共有职工4486人,年末固定资产11.97亿元,销售收入10573.79万元,利润总额-2847.73万元,主要原因是不少供水企业贷款建设,负债运行,总体效益不高。
六、2005年度城市水务投资情况
从各地填报的情况看,2006年我省城市水务投资总额10693万元,其中中央拨款3279万元,地方财政拨款2541万元,国内贷款234万元,自筹资金4653.7万元,其它资金130万元,本年度新增固定资产7793.6万元。
七、水务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创新
仅以兰州市为例,尽管该市还未成立水务局,但在水务投融资体制改革方面迈出关键一步:兰州供水集团是兰州市唯一一家大型供水企业,是“一五”时期建成的老国有企业。为转变企业经营机制,做大做强企业,提高公用行业效率和服务水平,兰州市委、市政府决定,转让企业45%的国有股权,决定实施国际招标,引进国内外水务投资者。兰州市经过国内公开招标的方式选聘北京大岳咨询公司担任项目招商代理,向国内外发布了资格预审公告,经过面向国内外招标,共有国内外7家大型水务企业参与报名,其中3家企业进行了现场调查准备投标,并于当日上午递交了投标文件。经过现场开标,参与投标的威立雅水务—通用水务公司、中法控股(香港)有限公司、北京首创股份有限公司股权受让价格分别为15.7亿元、4.2亿元、2.5亿元人民币,均增资扩股1.4亿元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