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水务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它对一个地区、一个城镇的发展具有全局性和先导性的影响,是关系国计民生、社会公共安全及生态环保的重要基础设施,也是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化水平和人居环境质量的重要保证。从水务产业具有自然垄断性、资源性、社会公益性、长期经营等特点来讲,各级政府特别是省政府必须确保和优先发展水务产业,促使其更好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一、我省水务业的现状
(一)发展状况
建省以来,随着我省城镇建设步伐的加快,作为城镇建设优先发展的基础设施产业——城市供水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新的供水项目不断建成投产,供水能力大幅度增长,城市、乡镇供水都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到2004年底,全省在18个市县的城镇共建成各类水厂42座,铺设自来水管网长度为3077公里,现状供水能力达到173.72万吨/日(含洋浦原水厂32万吨/日),现状供水量为79.3万吨/日(含洋浦原水厂实际供水10万吨/日),受益人口达166.51万人,全省城镇自来水普及率为86%。但我省目前水设施建设严重滞后,除海口、三亚、琼海、儋州、东方、万宁、澄迈等城镇已建成现代化的制水厂,澄迈老城、陵水、临高、乐东、屯昌、白沙等市县正在加大建设力度外,其他大部分市县仍然依靠地下水井厂供水。城市污水处理水平和能力也极差,全省只有海口、三亚建有污水处理厂,且日处理污水能力分别为30万吨和8万吨,其他市县均没有建集中污水处理设施。海口建有国家级水质检测站及国家级污水检测站,三亚建有省级的水质检测站。
(二)存在的问题
1、全省水务业经营分散,实际供水规模偏小。全省城镇实际供水规模小,分散经营,供水量仅为国内发达地区一个大中城市的总量。
2.全省水务业缺乏统一的城镇供水规划和科学的城镇需水预测,造成一些城镇水厂生产能力过剩,先进的制水设备大量闲置,供水工程利用率较低。如琼山、儋州、万宁等地区新建的制水厂日供水能力为20万吨、13.5万吨、5万吨,而2004年实际日供水量分别为3.5万吨、3.5万吨、0.7万吨,利用率分别为18%、26%、14%,造成大量优质资产闲置和浪费,供水成本成倍增加。目前,全省城镇水厂设施利用率不足50%。
3、水价长期偏低,企业经济效益普遍不佳。我省从1999年开始供水价格改革,并已基本完成了城镇供水由福利型向商品型的转化,但城镇供水价格与全国平均供水价格相比,价格偏低,不能真正反映企业的生产成本。长期的低水价运营,造成供水企业效益不佳。例如,2004年全省各市县城镇供水平均水价为1.21元/吨,而生产销售成本平均1.48元/吨,水价和成本严重倒挂,致使我省供水企业亏损严重。据了解,全省18个市县市区及县城具有供水资质的供水企业24家,仅有6家盈利,其余18家亏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