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 | 水务大会 | 中国水协 | 新闻 | 专题 | 企业之窗 | 求职招聘 | 会展 | 招标信息 | 行业分析
·学术 | 学术论坛 | 行业手册 | 专家 | 书籍 | 行业图纸 | 论文下载 | 软件 | 通知公告 | 工程范例
·交流 | 资料搜索 | 业内辩论 | 点评 | 留言 | 在线投稿 | 网站服务 | 会员 | 友情链接 | English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都市世界 能源世界
 您的位置:首页 >> 热点专题 >> 其它专题 >> 城镇水务管理与行业改革 >> 发展中的中国水务市场 >> 
 
吕振霖:发挥水务体制优势 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时间:2007-09-19  来源:  作者:
 
 


   ()积极推进水利进城。由于体制方面的原因,城市水利一直是一个突出的薄弱环节。随着江苏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发展中的各种水问题也更加突出,成为党委政府关注、社会反映较多的热点问题。这几年,我们抓住城市防洪与河道管理职能划归水利部门的契机,积极调整工作思路,大力推进水利进城。从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突出的水安全和水环境问题入手,先后赴上海、浙江等地学习考察,借鉴各地城市水利工作经验;按照以人为本、人水和谐的治水理念,以及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水景观统筹规划、综合治理的原则,组织城市水利规划的编制工作;运用经营城市理念,创新城市水利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加快水利进城步伐,推动城市水利发展。省政府专门作出《关于加强城市防洪工程建设的决定》,各地也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强城市水利建设的政策意见。到目前为止,全省13个地级市全部完成了城市防洪和水利建设规划。三年来,城市水利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6亿元。苏州的城河治理、无锡的五里湖水环境建设以及南京的秦淮河、扬州的沿山河、泰州的凤凰河、淮安的文渠河、宿迁的废黄河整治等一批重点城市水利工程,不仅成为城市防洪保安的重要基础设施,而且成为城市最亮丽的风景区。

   ()着力提高水资源的服务能力。我省开展跨流域水资源调度工作起步较早。从六十年代起,为解决淮北地区发展农业(主要是水稻生产水资源紧缺问题,开始实施江水北调工程,经过近四十年的不懈努力,建成了跨流域、大规模、长距离水资源调配工程。从九十年代初开始,为开发沿海滩涂资源,又用10年的时间实施了江水东调工程。九十年代中期,为改善太湖水质和苏南地区水环境,又推进了引江济太工程建设。从而实现了我省长江与太湖、淮河、沂沭泗四大水系的互联互济,为全省区域经济的全面协调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水资源和水环境保障。这几年,由于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步伐加快,局部地区水质型缺水和水环境问题越来越多,影响城乡居民的饮水安全和健康生活。水利进城后,我们把提高城市的防洪保安能力与加强水资源服务有机结合起来,加快提升城市水务工作水平。苏州市建立水务一体化管理体制后,对城乡供水进行统一规划,大力推进区域供水工程建设,实现城乡供水区域化、规模化和标准化,不仅提高了城乡供水的质量,降低了供水成本,而且也促进了地下水禁采工作的推进。宜兴市过去城乡供水由于多头管理,饮用水源得不到有效管理和保护,超标严重,社会反响强烈。该市水务一体化管理体制建立后,市水务局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调整供水水源,投资4.7亿元,兴建了横山水库引水工程,彻底解决了宜兴市区及周边乡镇30多万居民的生活饮水安全问题。最近,我们在实施国家南水北调工程建设过程中,进一步调整优化全省水源工程规划布局,积极运用水权、水市场理念,创新水资源优化配置机制,把增强水资源调配能力建设与推进节水型农业、节水型工业、节水型社会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实现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全面实施水功能区划管理。水环境是生态环境的核心内容。创建人水和谐的水环境,是我们新时期水务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这几年,我们以全面实施水功能区划管理为载体,大力实施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一是全面完成全省水功能区划规划。经过系统的调查勘测和充分论证,我省于2000 年在全国率先编制完成全省水功能区划规划,并于2003年经省政府批准实施,为加强水环境整治和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二是全面实施对水功能区的保护管理。在认真试点的基础上,对全省440多个水功能区分别确界立碑,在碑牌上公示水功能区的保护范围、保护内容和保护目标,并以水功能区为单位,逐月发布水功能区水质、水环境监测报告,接受社会监督。三是严格控制水功能区的污水排放。认真核定不同水域的纳污能力,提出限制排污总量意见,严格规范入河湖排污口审批和管理,强化对重点用水大户排水水质的监督管理。四是重点治理突出的水环境问题。前几年,在大规模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无锡市的梅梁湖水质严重恶化,引起省、市政府的高度重视。省市水利部门会同有关方面,通过认真调研、反复试验,提出建设梅梁湖泵站、加快水体交换、修复自然生态功能等综合治理措施。经过有效治理,梅梁湖水质有了明显改善。在我省苏南地区,由于在过去大规模工业化进程中盲目超采地下水,而导致地下水位超常下降和严重地质性灾害。我们在省政府领导和省人大常委会的支持和关心下,采用法制的、行政的和工程的等多种手段,有计划有步骤组织地下水禁采工作。经过努力,目前共封闭深水井4397眼,实现了超采区地下水禁采目标,并使该地区地下水位大幅度回升,地面沉降等地质性灾害得到有效控制。

   ()积极探索多元化的水利投资机制。水既是自然资源,又是经济资源。作为自然资源,要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作为经济资源,又能够为社会提供商品化的服务。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力求按照水务工作的不同服务功能,建立由政府投资和社会投资相结合的多元化投入机制。这几年,我们针对农村税费改革取消两工政策、农村水利的投入面临严重困难的情况,在要求各级财政加大投入的同时,积极推进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投资管理体制改革,让原来由集体经营的电灌站等水利设施转让给农民经营和管理;对新建的可经营的农田水利设施,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农民投资经营。到目前为止,全省已有80%以上的农村电灌站等小型水利设施进行了产权制度改革,回收的3亿多元资金投入到农村公益型水利项目建设。水利进城后,由于城市水利工程的功能要求高,投资规模大,为了切实解决城市水利建设投资问题,我们积极探索运用市场机制,培育水利产业市场的途径。一是建立城市水利建设市场化运作机制。各地普遍建立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运作的城市水利开发经营企业,负责城市水利产业开发,积极探索以水引资、以地生财、市场运作、滚动开发的城市水利发展之路。二是把城市水利建设项目推向市场。积极引进外资、民资开发城市水利产业。武进市水务局与法国OTV公司、香港伟创实业有限公司就长江引水工程进行合作,引进70%的建设资金。仪征市水务局采用BOT方式与香港荣氏集团合作,实施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都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三是改制盘活城市水利存量资产。宿迁市通过推进供水企业改制,回收资金3339万元,用于城市水利公益型项目的再投资。仪征市水务局通过将国有自来水公司的部分产权转让给境外企业,转换5000多万元资金用于城市水利的其他项目建设。

   (五)切实推进依法治水。依法治水,依法管水,是水务管理工作的根本方向。几年来,我省将加强水法规体系建设作为提升水务管理工作水平的重点环节来抓。我们配合省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先后制定了7部地方性水利法规和5部行政规章,初步形成比较规范的水法规体系。去年,我省通过系统的立法调研和充分论证,颁布实施了《江苏省水资源管理条例》,为推进水资源统一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今年,我省针对一些地方对湖泊圈圩和过度开发的问题,立法机关又在全国率先颁布了《江苏省湖泊管理条例》,为湖泊的健康生命提供了法制保障。在沿江制造业基地开发中,为加强对长江河道的保护,我们又专门制定了《江苏省长江采砂管理办法》等行政规章。各地也从实际出发,制定了一批地方性涉水法规和规章。今年,仅苏州市人大常委会就先后颁布了《城市排水管理条例》和《城市河道管理条例》两部地方性法规,明确城市排水管理和河道管理由水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实施。宜兴市政府为解决城镇供水、排水等水安全问题,分别制定了《供水管理办法》、《城市排水管理实施办法》等,理顺供排水体制,实现了城乡供排水的统一管理。东台市将原来分散于各个部门的涉水事务执法权集中起来,实施统一的协调管理。苏州市水政监察支队将涉水事务各部门的执法权集中起来,在城区设立了河道、排水、供水、节水四个执法大队,建立了水行政执法巡查登记、报告制度,重点对城市水资源保护和水环境治理加大行政执法力度,逐步完善执法网络,健全执法体系,使涉水事务的管理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
上一页 页码:[<< 1 2 3 >>] 下一页 共3页
 
打印】 【网站论坛】 【字体: 】 【发表评论】 【关闭


业内交流
更多关于 吕振霖:发挥水务体制优势 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的资料
· 推进农业节水综合措施建设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2008-03-21]
· 发挥水务体制优势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2007-09-24]
· 曾培炎: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共建人水和谐社会 [2006-11-03]
 
热点专题

2018水世界企业高级会员

第十二届中国城镇水务大
最新更新论文
最新图纸更新

絮凝沉淀池图纸

臭氧消毒制备间及接触氧
·絮凝沉淀池图纸
·臭氧消毒制备间及接触
·气浮机图纸
·造纸废水全套图纸
推荐书籍
《高浓度有机工业废水处理技术》
作者:任南琪
内容简介:

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中国水协)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城镇水务发展战略国际研讨会指定网站 国际水协会中国委员会工作网站
全国中长期科技发展十六项专项之一、中国十六大中长期重点专项-中国水体污染防治重大专项发布网站
承办: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09 版权所有 京ICP备06062082号-1 京公海网安备110108001947号
通信地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北附楼312室(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814
版权所有: 水世界-中国城镇水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导航 - 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