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设在厦门水务大厦最顶层的水务调度中心,漫步在由32块电视荧幕组成的自动化实时实景生产流程监视墙前,信号在闪烁,数据在变动,看清澈水流穿越明渠涵洞跨过大桥隧道,流淌在厦门的每个角落。
水,是城市的血液。长期以来,我国城市水务行业一直是政府操办的公营事业,被视为福利性行业。在城市化迅速发展、城市建设急需大量资金的今天,城市水务行业亟须寻求变革。正是基于此一背景,厦门水务集团正式组建。
组建4年来,厦门水务集团在迅速提升厦门市水务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水务服务水平的同时,连续3年实现盈利,顺利完成国有资产的保值升值,也成为城市公用事业改革的一个典范。
资源整合凸显效益
2003年6月28日,厦门水务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按原水、给水、污水“三水合一”的原则,厦门水务集团整合了原厦门市自来水公司、厦门市各污水处理厂、厦门市北溪引水管理所等14家单位,注册资本为30亿元人民币,总资产达45亿元。这是厦门市公用事业改革的一次重大尝试,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水务集团的成立使得厦门水务行业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链,也改变了原来水务资源多头管理、职能交叉、粗放经营的局面。”水务集团董事长铁志毅说。
在水务集团成立之前,厦门市水务资源由18个企事业单位分散经营管理。水利局负责全市城乡水资源的管理和建设,防洪、抗旱的调度,农村水利建设和供水;市政园林局负责全市给排水的规划制定、组织实施,城市节水,给、排水企业的资产管理和给水、污水处理业务管理;环保部门则负责全市水质监测和水环境的管理保护。
多头管理使得厦门市水务资源的管理效率低、运营成本高,不利于水资源的充分利用,并给用水安全带来隐患。
“成立水务集团后,原水供应渠道与管道统一由水务集团管理使用,可以统一由集团调度。”水务集团总经理吴灿东说,“这不但增强了厦门全市的用水安全保障,而且自从实现‘管渠并用’和合理调度,水务集团自来水动力成本一年就节省了近800万元。”
水务集团组建后,充分利用整合优势,对全市的水务资源进行了统一规划、统一调度、统一使用,在人力、技术和管理上实现互补,水质化验、管网巡查、收费、客户服务、维修和原材料采购等,都呈现出整合效应,运行效率大大提高,运营成本明显降低。集团财务结算中心的成立,实现了对集团财务的统一管理,仅负债利差一项,通过资本运作,就节省了10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