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一方面,"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新的空气,有更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是今年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而另一方面,深化城市公用事业改革,放宽市场准入,引入竞争机制,也是政府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水的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城市市政公用行业,城市水业改革已经首当其冲.随着城市水业市场化的步步深入,将会有越来越广大的民众喝到干净的水,享受到更为高效便捷的公共服务.从本期开始,本报推出关于中国城市水业改革的一组专题报道.
"中国城市水业改革在经历了市场开发,引入竞争两个阶段以后,已经进入以市场机制的逐步完善为特征的第三阶段."建设部城建司副司长张悦说.而在日前召开的2005城市水业战略论坛上,记者更深切地感受到中国城市水业市场化之"热".
中国城市水业市场化的"三步走"
"整个水业的改革,应该说来自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过程中对于投资资金的需求,来自于对效率提高和服务质量不断改善的要求,也来自于整个政府部门职能转变过程的体现."张悦说.
政府的水业改革主要有两大动机:一是解决投资不足问题,中国目前由于城市化的高速发展,市政设施建设的需求巨大;二是引入竞争机制,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供更好的公共产品和服务.由于中央政府与地方城市政府在城市水业中担当不同的角色,因此具有不同的改革动机侧重.中央政府以提高效率为主要改革动机,而地方政府则以吸引投资为改革重点.
总体而言,中国城市水业对市场化的探索起于90年代末,目前已经经历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打破垄断,开放市场.2002年底,建设部颁布了关于推进市政公用行业市场化改革的意见,明确了城市水业改革以推进市场化为主要方向,以招商引资为起点,逐步规范扩大市场准入,打破区域的行业垄断.与此同时,不断改革水价,下大力气提高污水处理费,形成符合市场经济的水价形成机制.
第二个阶段,引入竞争,特许经营.建设部颁布了城市市政公用行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于2004年5月开始实施,要求建立比较规范的包括城市供水和污水处理在内的特许经营制度,把特许经营作为一种主要的模式,在中国水业改革里实践应用.在价格方面,提出了全成本价格体系.
张悦认为:"第三阶段是最关键的阶段."在这个阶段里,既要完善全面开放市场,引入竞争两个阶段的实践和经验,进一步用制度的形式将其固定下来,同时要重点建立并完善以特许经营制度为主要对象的监管体系.今年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加快研究市政公用事业监管的意见或者是办法.
对此,清华大学水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傅涛也有共识:"第三阶段会转成以监管为核心的改革阶段,注重过程和实际服务成效的改善.从而使公众在水质,服务水平和价格上受益,而不仅仅是政府解决投资问题.因此,第三阶段的改革更能得到公众的理解,参与和制约."
水业市场化第三步:监管体系很关键
从2002年推进市场化的意见,2004年特许经营管理办法以及尽可能在2005年或者2006年初出台的市政公用市场化监管的意见,这三步将初步建立中国在推进市政公用市场化过程中的战略框架.而监管体系的建立,可以说是重中之重,也是市场化成败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