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统一管理水污染治理。理顺体制前,城市排水同河湖水环境存在矛盾,排水系统雨污合流,每逢下雨污水大量入河,城市河湖污染十分严重。污水处理和再生水配置,也由不同部门管理,部门间的协调难度很大,影响了再生水利用。水务体制理顺后,一是加快城市水系治理,治污治河统筹进行。去年对凉水河上段河道进行综合治理。实施了上游和支流全线截污。二是加快了污水处理进度。建成卢沟桥、清河二期污水处理厂。启动了北苑、定福庄、西坝、垡头和五里坨五座污水处理厂建设,成立了项目业主公司。郊区也新建成了一批污水处理设施。三是加大再生水利用,再生水第一次进入全市水平衡的大盘子。去年全市共用水34.6亿方,其中使用再生水2亿方。
(五)统一全市防汛管理。去年全市降水535毫米,比多年平均少8%。但汛期却发生11次日降水超过100毫米的局部强降雨。特别是发生在城区的7.10暴雨,两小时降雨100毫米以上,短历时降雨接近台风降雨强度,造成八座立交桥下严重积水,一度阻断交通。认真分析强降雨带来的问题,完善防汛预案,统一调度人力、物力和管理资源,城区7.20和7.29强降雨时,没有发生阻断交通等问题。郊区四次强暴雨,安全转移泥石流易发区群众3127名。汛期没有发生一起人员死亡事故。同时利用水利设施调度,在城市中下游拦蓄利用雨洪水5000万方。
通过加强管水,统一调水,统筹用水,促进节水,强化治水的大量工作,2004年水资源出现两个好的趋势。一是密云水库蓄水六年来首次止降回升,由7月份最低的6.5亿方,增加到目前的8.7亿方,水质保持水源地Ⅱ类标准。二是官厅水库建成黑土洼湿地,把上游的污水经引入湿地,水质由劣Ⅴ类提高到Ⅳ类,水质明显改善,3~10月份在三家店达到Ⅲ类标准。
二、建立协调、联动工作机制,促进水务健康发展
体制是保障事业发展的一种特定组织结构,任何形式的管理体制都是社会管理系统的一部分,都是与其它系统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水务体制必然是相对独立,却又是系统联系、系统开放的组织结构。建立起部门间协作、联动机制,是保障实现工作职能的基本条件。
水资源是基础资源,水务设施是基础设施,水的管理和服务涉及到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水务体制实现了对水资源为核心的统一管理,但水务不可能是包打天下的体制,更不可能是解决一切涉水问题的体制。水务管理部门必须以履行政府职能为基础,强化水务的公共服务职能,加强系统间的协调与合作。经过一年的探索,我们与相关部门初步建立起了五种协调、联动工作机制,促进了水务事业的健康发展。
(一)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财政等部门建立了水务发展导向、激励和改革机制。水务是保障系统,水务工作必须服从、服务于全市经济社会的总体发展。我们确定的水务发展战略,制定的水务建设项目,都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相关部门进行广泛的协调。不仅2008年前首都-北京市水务发展纲要这种宏观战略先取得共识,在事关全市发展的水务建设项目上也是先取得共识,如我们建设的应急水源工程,进行的水环境治理工程,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利用工程、水土保持和水源保护工程等,都是在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共同协作进行的。水务发展纲要更是在上政府办公会前,征求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十多个相关政府部门的意见后形成的。
(二)同规委、建委等建立了“三同时”建设项目落实机制。在节水管理上,我们正在进行着由行业管理向社会管理的转变,调动社会方方面面的积极性,促进节水向纵深发展。我们同规委、建委协调,凡建设项目必须做到节水设施、中水利用设施、雨水利用设施,同时设计、同时建设、同时验收。明确要求,对2005年以前的项目,制定出改造规划,逐年进行改造,今年进行的项目,必须做到三同时。
(三)同工业促进局、农委等业务主管部门建立了水务发展的促进机制。同工业促进局确立了完成工业节水技术改造、建设亦庄节水示范园区的协调机制,还确定了共同制定工业节水标准协作项目。同农委建立了建设30万亩节水农田,实施30万人“四高”水改水工程,解决深远山区农民饮水困难等工程的协作机制。同交通委协作,城市道路建设时,同时铺设雨水、污水管线、自来水管线和再生水管线。
(四)同气象、交通委等有重点防汛任务的部门建立防汛指挥决策支持协作机制。气象同防汛工作密切协作,在第一时间向防汛指挥部发布气象预报和会商结果,随时接受气象雷达提供的云图信息。城市交通管理指挥信息系统同市防汛指挥系统联网,实现管理信息资源共享。
(五)同环保局和有关区县政府建立了水资源保护、开发的联动机制。共同划定对地表水、地下水源保护区,制定水源保护标准,协作建设水质监测设施。同密云县政府等协作,强化了水库及上游地区的水源地保护工作,停止了水库网箱养鱼、拆除水库周边营业性用房、水库汇流区域禁止使用农药、化肥。同怀柔、平谷、房山等区政府协作,建设应急水源,同时解决了当地群众生活、生产用水受到影响的问题。
以上只是列举了水务协调、协作机制的一部分,在制定政策、法规、规划、标准等其它方面,也都加强了协调、联动的力度。可以说,协调、联动不仅仅是一种工作机制,更重要的是一种工作思路,是政府管理部门搞好公共服务,提高执政能力的具体体现。
水务是有着相对独立行政职能的管理系统,也是与外部环境紧密联系的开放系统。我们强调统一管理,是要求充分发挥体制优势,全面履行水务职能,对水源保护、防汛、蓄水、配水、供水、节水、治污、再生水生产、利用,实行全面和全过程管理;强调外部协调和联动,是要求强化政府部门的公共管理和服务职能,依靠社会力量,相互配合,优势互补,促进水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