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加快建设适应“新首都-北京市、新奥运”要求的水务体系
实行水务统一管理体制以来,我们在水务建设和管理的各个领域取得了成效,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好评。但我们深感到,水务建设管理面临着诸多问题,水资源紧缺、水环境污染和水生态建设滞后的形势十分严峻,水务发展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水务局建立后,我们立即着手分析水务发展面临的问题,逐步理清了工作思路,明确了发展目标,确定了2008年前全市水务发展的任务和措施。
我们确定的工作思路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农村水利向统筹城乡水务转变,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务转变”,坚持节水为先,治污为本,科学开源,安全供水,管理雨洪,安全度汛,中水利用,循环水务,为“新首都-北京市,新奥运”和首都可持续发展提供水安全保障。
水务建设的主要目标是:
1、确保首都水源安全。加快水源区水土流失治理,完成一级保护区内垃圾、污水治理,保护水源,畅通河道,增加蓄水。
2、确保城乡供水安全,城区供水安全达标,平原区农民供水基本实现自来水化,山区农民饮水安全。
3、基本建成节水型社会。全社会普及节水器具,农业实现节水灌溉,工业水重复利用率93%。
4、六环以内城市河湖水质基本还清,城中心区150公里河道水质达到Ⅲ类。市区污水处理率达到90%,再生水利用率50%;郊区污水处理率达到50%。
5、确保首都防汛安全。完善城市排水系统,健全防汛预警应急体系,合理利用雨洪。
6、完成南水北调首都-北京市段主体工程建设,2007年达到通水条件,搞好配套设施建设。
我们确定了2008年前实现六大目标的42项主要措施,并以此为基础,形成了2008年前全市水务发展纲要,按市政府确定的奥运会前倒排工期要求,将任务按年度做出分解。
为落实水务发展纲要确定的任务,今年初召开全市水务工作会,已对实施纲要做出部署。2005年的水务硬件建设包括八个方面:
(一)以30万农民饮水达标和提高城市供水质量为重点,统筹城乡供水安全。
一是完成30万农民水质改善硬件工程建设,同步建设管理机制。二是解决深山、远山区3.5万农民饮水困难问题。三是完成城市平房区6.5万户一户一表改造。四是完成城区600个二次供水设施改造任务。
(二)以应急供水,境内外调水为重点,统一配置水资源。
从白河堡等水库向密云水库集中输水l亿方以上。在水利部的统一协调下,继续从山西省、河北省向首都-北京市集中输水。强化应急水源管理,向城市供水系统提供稳定水源。
(三)以水源区生态小流域建设为重点,强化水资源保护。
完成山区200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治理任务。水源区治理生态流域10条。完成潮白河水源地保护工程。进行永定河山峡段治理和三家店清淤。
(四)建立节水长效机制,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
一是制定供水行业标准。强化行政管理。二是再压缩社会单位用水指标10%,严格实行累进加价。三是农业用水准确计量,坚持月统月报。完成30万亩以滴灌为主的节水改造。四是完成35项工业节水技术改造,建设亦庄节水示范区。五是颁布实施首都-北京市市节水管理办法,依法促进节水。六是加强节水宣传,发布节水白皮书,提高全民的水忧患意识和节水意识。
(五)加快污水处理、扩大再生水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