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城乡水务统一管理是贯彻中央治水方针的实际行动
中央十五届五中全会决议指出:"水利建设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坚持兴利除害结合,防洪抗旱并举,下大力气解决洪涝灾害、水资源不足和水污染问题。"为21世纪初水利工作指明了方向。决议还针对水管理体制提出具体要求:"改革水的管理体制,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调动全社会节水和防治水污染的积极性."
水利部党组在党中央、国务院治水方针指导下,按照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适时提出了从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的新时期治水思路,高度重视城市水问题,明确提出做好城市水利工作是实现水利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全国各地积极探索城乡水资源统一管理是贯彻中央治水方针的实际行动,是部党组治水新思路的成功实践,是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推进水利现代化的具体体现。
(二)推进与深化水务管理体制改革必须切实转变思想观念
城乡水务统一管理体制是资源管理方式的转变,是水行政管理职能的重大改革,从指导思想、工作领域、工作方式、队伍建设,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组织行为、服务手段、管理办法和管理观念都要相应进行调整和转变。
1、思想认识从农村水利向城市水利、城乡一体化水利转变
保证城市的防洪安全、供水安全与水环境安全,是新时期水利工作的重点之一,也是水利为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服务的具体体现。各级水利干部职工要充分认识到水务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是建立符合水的自然属性与客观规律,适应水资源管理和可持续利用战略要求的现代水管理体制,是城乡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深化水利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不是不同部门管水职能的简单合并与转移,也不仅仅是把自来水厂、排水公司、污水处理厂划归水利系统,而是管理方式的转变和管理体制的创新。
做好城乡水务统一管理工作,需要对城乡水资源全面规划、统筹兼顾,优化配置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合理开发、高效利用水资源,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城市防洪建设与城市建设相协调。实行城乡防洪、供水、排水、污水处理、地下水回灌统一调度管理。要确保基本生活用水,兼顾生产用水和生态用水。城市用水要做到先地表水、后地下水,先当地水,后过境水,多渠道保障城市供水。还要下大力做好节水和水资源保护工作。
2、工作领域从传统的工程水利向创新发展的资源水利转变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经济全面发展、城市化进程明显加速的新的发展阶段,与此同时,洪涝灾害严重、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水环境恶化等水资源问题日益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单纯的建设、维护与管理水利工程的传统工程水利已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水利工作的新要求,必须在搞好水资源的治理、开发、利用的同时,特别重视水资源的配置、节约、保护,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提高用水效率为核心,建设节水防污型社会,做好新时期水利工作。城乡水务统一管理体制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管理职能和服务范围的转变,更重要的是治水思路和水利发展战略的重大转变,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组织行为、服务手段、管理办法和经营管理理念的调整和转变。
3、工作方式从封闭型、单一型向开放型、系统型转变
从水利工作到水务工作,必须实现工作方式的根本转变:从分割型、单一型向开放型、综合型转变,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水务建设、管理、运营、维护中的作用,加强水务行业管理;从直接微观管理向间接宏观管理转变,发挥统一、综合、协调、监督的作用,围绕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制定政策法规,加强行业监管;从数量型、扩张型向质量型、效益型转变,保证水量的供需平衡,保证水质达到需求标准,保证水环境与生态达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