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人才结构从工程技术向有知识、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转变
水务管理是对辖区内城乡防洪、水资源、水源、供水、用水、排水、污水处理与回用以及农田水利、水土保持乃至农村水电等所有涉水事务进行统一管理的全新的管理体制,对水务系统人才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通过引进人才、加强培训、扩展专业与知识结构等方式建设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水务队伍,为水务管理体制改革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在水务管理体制改革中实践以上转变,就必须在投资、建设、运营、管理和服务几个方面实现观念创新、机制创新和体制创新。
二、
积极探索,深入研究,总结水务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践经验
在提高对水务管理体制改革认识的前提下,水利部积极引导推动,各地水利系统勇于实践探索,全国水务管理体制改革不断取得新的突破,收到了显著成效。
(一)水务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践探索
我国的水务管理体制改革最早是从深圳开始的,深圳市从城市发展的实践和连续发生的旱涝灾害中,认识到水资源分割管理的弊端和水务统一管理的重要性,借鉴香港地区水务管理的经验,于1993年7月组建了水务局,对城乡涉水水务进行统一管理,收到了明显成效。1998年中央政府机构改革后,水利部对深圳、陕西等地水务管理体制改革的经验进行了深入调研和总结,发表了《为什么要以水务局管理城市水资源》等一系列调研报告,组织专家为上海市政府完成了《关于上海市水务局机构设置与运行机制的咨询报告》,积极倡导并推动了以城乡水务统一管理为重点的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各地结合实际,学习深圳等地的成功经验,自发地开始了水务管理体制改革的探索。水利部有关司局通过深入调查研究,适时总结各地实践经验,并于
2000年1月在大连召开了部分城市水资源管理座谈会。
水利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在实践中普遍认识到水务管理体制改革是水资源自然属性的客观要求,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趋势,是深化水利改革的需要,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各级水利部门在工作中加强宣传,积极争取党政主要领导和社会支持;从实际出发,试点先行,总结经验循序渐进推进;因地制宜,结合实际,积极探索水务管理体制改革的具体实现形式,在推动水务管理体制改革中创造出了很多好的经验,使水务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二)水务管理体制改革的进展
截止2002年3月31日,全国已有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009个单位成立水务局或由水利系统实施水务统一管理(名称未改成水务局)。
其中成立水务局744个,占全国县级以上行政单元总数的31%,其中正省级1个,上海市;副省级4个,分别为深圳市、武汉市、哈尔滨市和大连市;地级86个,县级653个;还有由水利系统实施水务统一管理的单位265个,占全国县级以上行政单元总数的11%,分别为地级1个,县级264个。仅在2002年1-3月,各地就批准成立水务局111个,其中地级27个,县级84个。
在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黑龙江省、上海市已经实现辖区内城乡水务统一管理;陕西省、河北省和山东省完成水务管理体制改革的县市占县市总数的50%以上;安徽省以地方机构改革为契机,水务管理体制改革进展迅速,仅2001年10月至2002年2月,全省就有包括省会合肥市在内的34个市、县成立水务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现水务管理体制重大突破,乌鲁木齐市水务局4月16日正式挂牌。随着县级机构改革的开展,还将有一大批市、县成立水务局或实施城乡水务统一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