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战略与规划
1、两种认识观
当前,关于水的问题存在着两种认识,一种是将主体和客体分离,人类对于水是一种控制、利用和改造的关系,也就是将水作为一种使用对象或者管理对象来考虑。这就产生了将水按用途划分,如:城市、工业、农业用水等等,并由此将水资源、城市用水、农业用水、工业用水等分别划归不同的政府部门管理,从而形成了我国当前多龙治水的局面。确实,这种体制已经成为了当前急需解决的制约性问题,但体制上的改革如果仅仅是将水资源管理扩大到水流域管理,进而从水源头管理延伸到水龙头管理,这仍然是沿着原来的思路扩展,只不过从形式上进行了综合管理,从实质上是扩大了部门的管理权限。如不转变观念,由多龙治水改为独龙治水非但不能解决当前问题,还会引发新的问题,例如:过分强调以南水北调来解决北方城市缺水问题,这仅仅只是考虑了水资源这一个方面,而水的生态平衡则是更为重要的问题。
另一种认识是将人类的经济、社会活动和大自然的客观规律协调一致,二者融合共生。对过去业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要进行恢复和修复,例如:中央提出的“退耕还林(还草)、退田还湖”等措施就是从生态可持续发展战略高度所提出的英明举措。当前中国的水问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严峻:洪涝、干旱并存,资源性缺水和水质性缺水同在。造成这种局面是由于资源过度开发,生态被破坏而引起,解决这一问题也就必须从根子上抓起。水,本来就与天文、地理、人类在城乡中的各种开发活动等密切相关,水在自然界的生态循环是由各个环节组成的,无论是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造成历史性的,甚至是灾难性的后果。因此,管水也好,治水也罢,一定要尊重客观规律,在中央的统一部署下,以优化水的生态循环为长远目标,协调一致抓好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环环相扣,才能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城市是我国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阵地,水是城市发展的生命线,抓好城市水业工作是我们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
2、城市水利用规划
按照水的可持续发展观念编制城市水利用规划,内容应包括:(1)水量平衡模式,包括地面水、地下水、雨水、海水等水资源平衡,供水、排水、污水再生利用等总量平衡;(2)供水规划;(3)节水规划;(4)污水处理与再生利用规划;(5)水的生态循环规划;(6)各类水工程设施的规模和布局,包括:水源工程、供水工程、集中式与分散式污水处理与回用工程、城市住宅小区的水规划与工程设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