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 | 水务大会 | 中国水协 | 新闻 | 专题 | 企业之窗 | 求职招聘 | 会展 | 招标信息 | 行业分析
·学术 | 学术论坛 | 行业手册 | 专家 | 书籍 | 行业图纸 | 论文下载 | 软件 | 通知公告 | 工程范例
·交流 | 资料搜索 | 业内辩论 | 点评 | 留言 | 在线投稿 | 网站服务 | 会员 | 友情链接 | English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都市世界 能源世界
 您的位置:首页 >> 热点专题 >> 其它专题 >> 城镇水务管理与行业改革 >> 外国水务市场经验谈 >> 
 
新加坡水务管理重点在"水源"
时间:2007-09-20  来源:  作者:
 
 

     近日,专家警告2050年世界人口将增加20亿到30亿人,如果不对水源管理方式进行改革,人类将面临更严重的水荒。无独有偶,今年联合国发表的《人口发展报告》也宣布首次把重点放在水源管理课题上,众多的调查研究显示,新加坡每年的水量流失只有5%,失水量最低,成为全球水源和废水管理模式最具效率的国家之一。新加坡特有的水源管理经验将被列入今年的联合国《人口发展报告》,供其他国家参考。

        
尽管年降雨量高达2350毫米,但新加坡这个热带岛国一直面临着严重缺水的现状,人均水资源只有211立方米,居世界倒数第二,超过50%的供水依赖进口。如此少的水资源量是如何支持着现代新加坡经济社会发展的?其中,新加坡水务管理部门的工作令人瞩目。

      
专家指出,一般情况下,水供应短缺有两种情况:一是水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导致地下水的水位降低、河流干涸;二是尽管某些国家和地区的水资源丰富,但因缺乏足够的技术和财力,无法充分利用水源。其中,水供应短缺的问题有98%人为因素所致,只有2%是自然环境所致。

      
长期以来,水资源一直被新加坡政府视为永久性的战略资源,为了减少国家淡水的进口依赖程度,政府通过科研开发等多种途径积极寻找新的水源。经过40多年的努力,新加坡现已形成淡水进口、雨水储蓄和新生水三大水源供应渠道。新加坡公用事业局是世界上最佳的水务管理机构之一,负责计划、管理和保护珍贵的水源。它的宗旨是确保人们能有足够的、可靠的和付得起的水供应。目前,公用事业局已成功发展出四大国家水喉战略,即:蓄水池、进口水、新生水和淡化海水。同时,它还斥资3000万新元用于进一步研究如何改进当地水资源的供应、保护和处理能力,努力将新加坡打造成为一个世界净水科技中心。

      
与其他国家的水务管理部门不同,在向人们收取水费的同时,新加坡公用事业局还担负着推动全民积极开展节水运动的职责。总体而言,公用事业局的职能如下:一,依法禁止建设高耗水和造成水污染的企业;二,收取较高水价,如新加坡每千瓦时电价为0.21新元,每立方米煤气为0.17新元,而每立方米水的综合费用则在1新元左右;三,严格管理,用水新户要向相关部门提出用水申请,审查批准后方可取水,对月用水量超过500立方米的用户和家庭用水计量异常户,要进行登门审查,并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四,改进设备,减少水量损失,将全国的输水镀锌管改成球磨铸铁管、不锈钢管和铜管,水龙头等用水器具全部更换成节水型器具;五,强化节水教育,把节水作为人人遵守的社会公德,甚至列入小学教科书的公共课程,使节水意识深入人心。

      
业内人士指出,虽然新加坡的水供应仍然依赖外国,但新加坡的水务业却已成为当地迅速兴起的行业之一,在国际上享有盛誉。不久前,新加坡环境部、经济发展局及公用事业局发表的联合公告指出,随着本地大规模水务工程,如新生水、深隧道阴沟系统及滨海堤坝等工程的逐步落实,新加坡不仅已经成功地把缺水的劣势转变为优势,而且还带动了本地水务业的蓬勃发展。当地水务业市场上,有50多家国际和本地公司正在大显身手;新加坡国内的8家水务公司纷纷走出国门,在中国、印度、中东等地拓展商机;优越的地理位置将吸引更多水务业者以此为基地,开拓亚洲水务市场、进行水务新科技的实验项目。可以看出,新加坡正在向国际水务中枢的目标大步迈进。

 

 
打印】 【网站论坛】 【字体: 】 【发表评论】 【关闭


业内交流
更多关于 新加坡水务管理重点在"水源" 的资料
 
热点专题

2018水世界企业高级会员

第十二届中国城镇水务大
最新更新论文
最新图纸更新

絮凝沉淀池图纸

臭氧消毒制备间及接触氧
·絮凝沉淀池图纸
·臭氧消毒制备间及接触
·气浮机图纸
·造纸废水全套图纸
推荐书籍
《高浓度有机工业废水处理技术》
作者:任南琪
内容简介:

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中国水协)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城镇水务发展战略国际研讨会指定网站 国际水协会中国委员会工作网站
全国中长期科技发展十六项专项之一、中国十六大中长期重点专项-中国水体污染防治重大专项发布网站
承办: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09 版权所有 京ICP备06062082号-1 京公海网安备110108001947号
通信地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北附楼312室(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814
版权所有: 水世界-中国城镇水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导航 - 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