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期间,建设部将加强如下工作以确实解决饮用水安全保障问题:
(一)加强供水安全管理。针对我国供水安全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构建供水安全规划与管理的技术方法体系,制定供水安全保障的技术经济政策体系。
(二)建立供水水质监控网络及预警体系。针对我国供水水质监测技术落后、监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构建和完善供水安全监测、预警、督察技术体系。
(三)强化城市供水安全技术保障。针对不同水源的水质特征,建立“从源头到龙头”全过程的监测、预警、处理的供水安全保障综合技术体系。
(四)构建城镇供水应急系统。针对突发性水污染事故频发、城市应急供水预案不规范、应急处理设施不健全等问题,构建应急处理技术体系,形成与水厂现有工艺和设施相匹配、便于实施、快速响应、经济有效的城市供水应急处理设施,制定应急预案和实施细则,并组织不同类型的应急供水演练。
三、关于“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介绍
“十一五”期间,建设部将会同相关部委共同实施“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以下简称“水专项”)是《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确定的16个重大科学技术研究专项之一,该专项实施关系到主要污染物减排和水污染治理目标的完成,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责任重大,任务紧迫。水专项目标定位于为水环境改善、水体污染物减排和饮用水安全保障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将水专项实施任务与国家重点污染治理工程和流域水污染治理规划有机衔接,与地方治污工作密切结合,紧扣《纲要》要求,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合力推进,积极推动专项的启动,目前专项工作已取得阶段性进展。
《水专项实施方案》紧紧围绕《纲要》要求,以水环境质量改善和水体污染物减排国家目标为导向,在河流水环境整治、湖泊富营养化控制、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饮用水安全保障、水环境综合管理与监控预警等五个主题开展研究,分三个阶段(2007-2020年,共15年)予以实施。
目前,水专项在围绕《纲要》要求的基础上,与国务院节能减排工作方案相结合,充分考虑了近期我国水体污染的总体形势和发展趋势,在专项重点任务设置上,注重了污染源控制与治理共性技术的创新和集成,从而为减排目标的实现提供技术支撑和储备;在水专项项目示范地的选择上,注重与近期国务院节能减排工作安排和地方重大污染控制计划相衔接,重点考虑了“三河”(淮河、海河、辽河)、“三湖”(太湖、滇池、巢湖)、“一江”(松花江)、“一库”(三峡水库)在内的国家水污染重点控制区域,以及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等城镇发展密集地区。
四、第六届亚太地区基础设施发展部长级论坛及第二届中国城镇水务发展国际研讨会
在2006年9月我部和国际水协在北京成功举办“第五届世界水大会”之后,为促进亚太各国在基础设施发展和水处理领域的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展示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的成就,经国务院批准,建设部、交通部、水利部、铁道部和国家环保总局将于2007年8月28日至30日在北京举办“2007第六届亚太地区基础设施发展部长级论坛”。论坛的主题是“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相关基础设施投融资改革”。同期,建设部将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和国家环保总局等共同举办“第二届中国城镇水务发展战略国际研讨会和水处理新技术与设备博览会”。
会议主要内容有:1、研讨与交流亚太各国在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用事业改革进程、建立与完善政府监管体系和加强水污染治理与水环境改善等方面的理念、策略和实践经验,探讨扩大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的措施和机制创新;2、总结我国城镇供水和污水处理行业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教训,交流“十五”供水安全保障、城市节水和城市水环境质量改善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探讨“十一五”水务行业科技重点和技术发展策略;3、通过有关会议,推广各地城市节水的成功经验,部署下一阶段的城市节水工作任务,颁发“城市节水优秀范例奖”和“城市节水突出贡献奖”;4、举办水处理新技术与设备博览会及创建节水型城市十周年成就展,展示国内外先进适用的供水、节水和污水处理的技术、设备、典型工艺及工程实例,以及各地在城市节水和水环境治理方面的成就。
这是中国水领域继“第五届世界水大会”以来的又一次重要会议,必将对中国水行业技术创新和水务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我们希望借助这一平台,引进国际上水业发展的先进理念、技术和成功经验,扩大与世界各国水领域学术界和企业界的交流与合作,有效解决我国面临的水资源短缺与用水需求不断增长的矛盾。我们相信本届大会必将再现世界水大会的盛况!我很荣幸地代表大会组委会邀请在座的各位以及国内外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国际知名的水务和环保企业参加此次盛会,敬请通过会议网站了解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