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水务事业得到长足发展,水务资产规模已达2000亿元,水务市场对外资及私有资本的开放,使水务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水务企业不断抓住机遇求发展,水的生产方式不断现代化,经营方式不断科学化;企业效益越来越好,在发展中创新经营理念,在经营理念的升华中求索发展。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水务企业跨越式发展的动力之源,在制水环节中通过学习掌握进口自动化设备的安装使用,改进制水工艺,提高水质,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在整个生产、销售、维护过程中,不断加大管理的信息化程度,应用计算机信息化和自动控制技术,实现给水管网运行管理的科学调度,更新SCADA系统,建立管网地理信息系统(GIS),以及管网水力及水量动态模拟和管网科学调度软件系统。通过以上几个系统的开发使用,可达到供水管网全方位的科学监测,科学调度,科学设计,科学建设,对节约管道资源,对减少漏损,降低产销差率,起着关键作用。为降低产销差,不断运用施工新技术,采用不断水施工,旧管修复等技术,推广智能远传水表等新技术,降低管理成本,解决供水发展的瓶颈。
质量是永恒的主题,而正确的质量理念是保持永恒的关键,随着ISO9000质量体系的建立,水务人的质量观念在转变,责任心在增强,供水质量,服务质量在不断提高,但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仍然存在抄表准确率的人为缺失,抄表不到位,重要客户管理服务不到位,工程施工质量监督不到位,客户关系混乱等,各个管理层次的监督控制功能呈现弱势。ISO9000质量体系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下道工序是用户的理念”,用户是上帝是衣食父母,垄断行业的工作人员和一般行业的“用户理念”相差很大,但公用事业企业的确是舟民为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民心民意乃至舆论都对供水企业的发展起着如此重要的作用。“下道工序既然是用户”,那么自然存在工序交接的质量责任,自然应存在对质量问题的奖优罚劣,行为人承担行为责任,管理者承但管理责任.为了保证经营行为的正确性,确实应对每个工作环节进行自检、互检、专检,班组长、中层应严格履行监督控制的管理职能,创新质量理念,创新质量风气。ISO9000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管理体系,严格管理是管理体系得以实现的基本要求,因此做到“总帐不漏项,事事有人管、人人都管事、管事凭效果、管人凭考核”全方位对每人每天每件事进行控制管理,著名的海尔集团在这方面是典范,它的OEC管理模式;卓有成效,模式分为目标系统、日清系统和有效激励机制,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日事月毕、日清日高”。
老子说“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管理无小事,像每天抄表、安装、质检、稽查、核定水价,维修车辆等都是很具体,很微小的工作,看起来似乎无碍大局,无关紧要但从管理角度上看却是大事,管理是个系统工程,每个事件都有关联性,环环相扣,一件“小事”失控必然会影响大局,一点失误步步被动,危害大矣,而做好所有的小事就能显示1+1=2的整合效应,一些管理人员确实存在工作不细,浮浮夸夸,失败不知错在何处,成功不知胜在何处,员工索质的提高更是难上加难。“制水—送水—售水—服务”质量管理链条由于管理元素的监督控制功能的弱势而断裂,将是一件十分可怕的事情,将直接造成管理成本的增加,产销差率难以控制,危及财务安全、供水安全,导致企业的经营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