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已有城市669座,较1949年建国时增加了近9倍;城市人口近3.6亿,约占全国总人口的28%。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预计我国城镇人口的比重将超过50%。据有关资料统计显示,我国国民收入的50%、工业产值的70%、工业利税的80%来自城市,且这一比例还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进一步扩大。近年来,由于城市规模急剧扩大、城市工业飞速发展,我国城市原有的水资源已远不能满足生产、生活的需求,部分城市的饮水安全受到威胁,接连出现的水资源短缺危机也已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严重
因素——全国每年因城市缺水影响产值达2000亿至3000亿。因此,促进城市化健康发展、解决城市“水困境”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重大命题。
城市节水,任重道远
据水利部统计,全国669座城市中有400座供水不足,110座严重缺水;在32个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中,有30个长期受缺水困扰。在46个重点城市中,45.6%水质较差,14个沿海开放城市中有9个严重缺水。北京、天津、青岛、大连等城市缺水最为严重;地处水乡的上海、苏州、无锡、重庆等也属水质性缺水城市。目前,我国年缺水总量约为300亿m3~400亿m3,城市的年缺水量已远远超过60亿m3。北方地区缺水问题尤为突出,干旱缺水成为北方地区的主要自然灾害;我国长江以北水系流域面积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64%,水资源量人占全国的19%。整个华北地区城市的供水目前都是靠超采地下水获得,而地下水水位的逐年下降已经达到极其严重的程度——按照现在的抽水速度,再过10年到15年,很多地方将抽到基岩,也就意味着城市供水的水源会永远消失。另一方面,在缺水的同时,全国已形成区域地下水降落“漏斗”100多个,面积达15万平方公里,其中华北平原近7万平方公里面积的地下水位低于海平面;由于供水管网漏损严重,全国城市供水漏损量每年达到近100亿m3,相当于北京市2002年城市用水总量的13倍。
根据水利部《21世纪中国水供求》分析,2010年我国工业、农业、生活及生态环境总需水量在中等干旱年为6988亿m3,供水总量6670亿m3,缺水318亿m3。这表明,2010年后我国将开始进入严重的缺水期。同时,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正处在工业化与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中,随着这一进程的推进,到2030年时,预计我国工业用水将增加1500亿m3,城镇用水将至少增加250亿m3。水利部预测,到2030年时,中国人口将达到16亿,届时人均水资源量将下降到
负重前行,战果辉煌
(一)城市节水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城市用水效率不断提高
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在
(二)城市节约用水的规范化工作得到加强
新修订的《水法》进一步强化了城市节约用水内容。2002年以来,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发布了包括居民生活用水、用水器具、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和污水再生利用等四个方面八项标准规范,对节水的技术指标、漏损率和用水计量等都做了强制性规定,进一步指导并规范城市节水工作,将节水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
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中国水协)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镇水务发展战略国际研讨会指定网站 国际水协会中国委员会工作网站
全国中长期科技发展十六项专项之一、中国十六大中长期重点专项 - 中国水体污染防治重大专项发布网站
技术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8982号-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号城科会办公楼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权所有: 水世界-中国城镇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