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热点专题 >> 其它专题 >> 创建节水型社会 >> 

对建筑给排水一些节水措施的探讨

时间:2007-04-05 来源: 作者:

三、建筑节水采取的一些措施

  建筑节水有三层含义:一是减少用水量,二是提高水的有效使用效率,三是防止泄漏。针对以上水资源浪费隐患,提出以下解决办法以供商榷。

1、明确提出控制超压出流的要求,以减少\"隐形\"水量浪费,促进科学、有效的用水,控制超压出流的有效途径是控制给水系统中配水点的出水压力,在8090年代所建建筑中有的也较好地解决了控制给水系统超压出流的问题。经笔者调查研究,认为做好防超压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首先应遵循规范,合理分区。

  规范2.3.4条规定\"高参建筑生活给水系统的竖向分区,应根据使用要求、材料设备性能、维修管理、建筑物层数等条件,结合利用室外给水管网的水压合理确定。分区最低卫生器具配水点处的静水压,住宅、宾馆、医院宜为300~350kpa;办公楼宜为350~450kpa对于一个具体工程来说,最佳给水分区压力值可以通过优化设计确定,必须考虑建筑物的层数、层高,水泵的性能,室外管网的压力。

2)供水方式建议采用水箱供水方式。

  本人认为在市政管网不能满足用户供水的情况下,尽量采用水箱供水方式。无论是水箱独立供水,还是各种联合水箱供水方式,比如:水泵水箱供水方式、水池水泵供水方式等,它不但供水可靠,而且水压稳定,因而各配水点的压力波动很小,有利于节水。

3)设置减压装置

  规范2.3.4a条规定建筑物内的生活给水系统,当卫生器具给水配件处的静水压超过本规范第2.3.4条规定时,宜采取减压限流措施。除浴盆的流出水头为5~10m外,其他各用水配件的流出水头不超过5m,因此进户压力10m、最不利点压力为5m即可满足各住户要求,超过10m即形成超压出流。笔者认为可在进户管处,水表前装设调压孔板或节流塞实施减压,减少超压出流量。而规范要求分区最低卫生器具配水点处的静水压,住宅、宾馆、医院宜为300~350kpa;办公楼宜为350~450kpa”,大部分都超压。到底多少米开始减压,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我院给排水技术人员也正在探讨此问题。而根据北京据北京建筑工程学院课题组对北京11栋建筑,67个配水点,螺旋升降式水龙头和陶瓷阀芯龙头半开时,水压和水量的有关数据研究,得出配水点处静压大于0.15mpa时,水龙头流出水量开始迅速上升。他们建议在高层分区最低卫生器具配水点处静水压,不宜大于0.45mpa,最大不得大于0.55mpa”的基础上,采取配水点处静压大于0.15mpa”,采取减压措施,值得大家借鉴。

2、热水循环方式的选择,建议集中热水供应系统应保证干管、立管中的热水循环。

  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施工、管理的不当,也有设计的不足。就设计而言,热水循环方式的选择,是影响无效冷水量多少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规范\"中提出了三种热水循环方式,即干管循环,立管、干管循环和支管、立管、干管循环。根据以上分析结果,显然干管循环浪费水量最多。改变这种\"先天不足\"的现象,当前已成为用户迫切的要求。

  由于目前我国不少城市实施了计划用水,不少单位为控制用水,避免超标,正纷纷改造供水系统,采取多种有效的节水措施。

如北京某大学对学生浴室的无循环热水系统进行改造,增设了回水管,取得了每月节水50m3成效。虽然,采用支管、立管、干管的热水循环方式最为省水,但受经济条件的制约,目前要求全部热水供应系统采用这种供水方式,还难以实现,但对多层定时供应热水系统采用立管、干管循环方式是有必要也是有条件做到的。为此建议设计集中热水供应系统时应保证干管、立管中的热水循环,有经济条件的可做到支管循环。

3、废水再利用

上一页 页码:[<< 1 2 3 4 >>] 下一页 共4页

打印】 【网站论坛】 【字体: 】 【发表评论】 【关闭

微水会

第十六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推荐书籍


    《高浓度有机工业废水处理技术》
    作者:任南琪
    内容简介:

    《水的再生与回用》
    作者:【美】林宜狮
    内容简介:

合作邀请:010-8858538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