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热点专题 >> 其它专题 >> 创建节水型社会 >> 

建筑节水的技术对策分析

时间:2007-04-05 来源: 作者:


    
      本课题组所做67个测点超压出流试验表明,各测点陶瓷阀芯节水龙头和普通水龙头在全开状态下,前者的出流量均小于后者的出流量。即在同一压力下,节水龙头具有较好的节水效果,节水量从3%50%不等,大部分在20%30%之间。且在静压越高,普通水龙头出水量越大的地方,节水龙头的节水量也越大。因此,应在建筑中(尤其在水压超标的配水点)安装使用节水龙头,减少水量浪费。
    
    2
 减少热水系统的无效冷水量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建筑功能的完善,建筑热水供应已逐渐成为建筑供水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据调查,各种热水供应系统,大多存在着严重的水量浪费现象,主要表现在开启热水配水装置后,往往要放掉不少冷水后才能正常使用。这部分流失的冷水,未产生使用效益,可称为无效冷水,也即浪费的水量。无效冷水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应从建筑热水系统的各个环节抓起,减少无效冷水的排放。
    
    2.1
 新建建筑应选用支管或立管循环方式
    
    
  目前我国现行的《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中提出了三种热水循环方式:干管循环、立管循环、支管循环;同时,允许热水供应系统较小、使用要求不高的定时供应系统,如公共浴室等可不设循环管。
    
    
  热水系统的循环方式直接决定了无效冷水是否存在及冷水量的相对大小。我们以北京市某 12层公寓为例,分别计算了该建筑采用支管循环、立管循环、干管循环或无循环方式时,每年的理论无效冷水量、节水量和各种循环方式的回水系统的概算工程成本?[3]。经分析后得出:
    
    
  支管循环方式虽最节水,但其工程成本最高,投资回收期也最长,约为30年。
    
    
  立管循环方式的节水量虽比支管循环少,但却是干管循环的1.8倍;投资回收期为12.5 年。可见,与干管循环相比,立管循环节水效果较好;与支管循环相比,立管循环具有较明显的经济优势。
    
    
  干管循环方式虽然回水系统的工程成本较低,但节水效果较差,且工程成本的回收期为12 .7年,比立管循环方式还长,所以无论从节水的角度还是从工程成本回收的角度看,干管循环方式均无优势。
    
    
  无循环系统产生大量的无效冷水量,不符合节水要求,同时也给人们的使用带来不便,应予淘汰。
    
    
  综合上述分析并结合我国国情,我们认为新建建筑热水系统不应再采用干管循环和无循环方式,而应根据建筑物的具体情况选用支管循环或立管循环方式。这一要求应编入设计规范或地方性节水法规。
    
    2.2
 对现有无循环定时热水供应系统应限期改造
    
    
  目前我国绝大部分公共浴室采用的是无循环定时热水供应系统,每天洗澡前要排出大量无效冷水。
    
    
  由于无循环系统管线较简单,故改造工程投资少,收效快,较易施行。如北方交通大学在学生浴室的热水干管上增设回水管,工程总投资约4 000元,年节水量约960 m3,若水价以3.9/ m3计,每年可节约水费3 774元,13个月即可收回投资,既可收到很好的节水效果,又可得到较好的经济效益。因此对现有无循环定时热水供应系统,应限期进行改造,增设热水回水管。
    
    2.3
 减少局部热水供应系统管线的长度并进行管道保温
    
    
  我国现有住宅大多采用局部热水供应系统,系统中不设回水管。当家用燃气热水器的设置点与卫生间相距较远时,每次洗浴都需放掉管内滞留的大量冷水。又因为热水管几乎都未采取保温措施,管中水流散热较快,因此在洗浴过程中,当关闭淋浴器后再次开启时,可能又要放掉一些低温水。热水管线越长,水量浪费越大。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①在建筑设计中,除考虑建筑功能和建筑布局外,还应考虑节水因素,尽量减少热水管线长度。②在有关规范和施工验收标准中,增设连接家用热水器的热水管均应进行保温 的内容,以规范家用热水管道的安装,保证热水使用过程中的水温。并应组织力量开发与燃气热水器配套的回水装置。
    
    2.4
 严格执行有关设计、施工规范,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循环方式确定后,热水管网的设计和施工质量及管理水平直接影响无效冷水量的大小。如设计时,循环管道应采取同程布置的方式;在高层建筑中,冷、热水系统的分区应一致,各区水加热器、贮水罐的进水均应由同区的给水系统专管供应,以保证冷、热水压力相同等。
    
    2.5
 减少调温造成的水量浪费
    
    
  为减少调温造成的水量浪费,公共浴室应采用单管热水系统,温控装置是控制其水温的关键部件。据反映,现有温控装置不够灵敏,洗浴水忽冷忽热。因此应积极开发性能稳定、灵敏的单管水温控制设备。
    
    
  目前我国建筑双管热水系统冷热水的混合方式大多采用混合龙头式和双阀门调节式,每次开启配水装置时,为获得适宜温度的水,都需反复调节。因此应逐步采用带恒温装置的冷热水混合龙头,以使用户能够快速得到符合温度要求的热水,减少由于调温时间过长造成的水量浪费。
    
    3
 防止二次污染造成的水量浪费

上一页 页码:[<< 1 2 3 4 5 6 7 >>] 下一页 共7页

打印】 【网站论坛】 【字体: 】 【发表评论】 【关闭

微水会

第十六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推荐书籍


    《高浓度有机工业废水处理技术》
    作者:任南琪
    内容简介:

    《水的再生与回用》
    作者:【美】林宜狮
    内容简介:

合作邀请:010-8858538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