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新闻
在日前召开的全国资源价格改革研讨会上,代表们就进一步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水价形成机制、合理制定水价政策、优化配置水资源,推动建立节水型社会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目前,不合理的水价加剧了水资源问题。因此,要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原则、科学合理的水价体系和运行机制,运用经济措施调节水资源供需矛盾,促进计划用水、节约用水,显得尤为急迫
。
有效的价格政策应能从长期时间尺度促进区域水资源的合理开发、高效利用以及水质与环境的保护。建立水价的主要三大作用机制,要体现具有约束与激励相结合的经济效率性;体现消除(或减弱)水资源利用中的外部不经济,促进水质和环境保护的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可持续性;体现保障各类用水户基本用水权的公平性。
效率机制
依据经济学原理,建立水价的经济激励机制与供求调节机制,可以促进经济部门节水,提高用水效率,实现水资源在经济部门之间的高效配置。
建立水价的效率机制,应充分发挥市场经济下水价的杠杆调节作用,建立体现“约束、激励、竞争”三大作用的水价体系。
约束就是通过制定合理的水价政策,约束用水户的用水行为,发挥水价的市场调节作用,提高水价的需求弹性系数,有效抑制浪费,促进节水。
水资源的可利用总量(承载力)是一定的,这要求充分发挥水价抑制需求的作用,保证供需基本平衡。因此,应依据水价需求弹性,建立对应不同需水区间的阶梯式水价格体系。水价需求弹性应与同期经济水平相适应,充分体现其时间效应。在时间上,水价必须反映水资源的变动信息(包括年际、年内质与量的变化),随其波动,可采取水丰裕时降低价格、水紧缺时提高价格,质优价高、质劣价低等策略。同时水价改革应考虑对其他产业及社会物价总水平的影响、居民收入变化、物价上升水平以及宏观经济改革总体状况等,重视社会因素对水价抑制需求的抵消作用。
另外,供水价格必须与其他生产资料和产品之间有合理的比价,才能使经济生产部门权衡各生产资料的配比,采用替代工艺并选择合适的生产、销售地区,从而建立起与环境资源条件相适应的产业结构、地区结构。合理的水价体系,还应对不同水质之间拉开档次,建立彼此合理的比价,才能实现它们之间的合理替代,从而最大限度地利用水资源,减缓对供水的需求压力。
激励就是通过制定有效的水价政策,合理回收成本,保证源水供应企业成本的有效补偿,促进水资源开发工程投资决策的合理性,供水部门高效开发利用各类水资源的积极性,提高供水效率与效益。
无论水的丰、缺,供水系统的正常运转成本必须由水价承担。
同时,由于水的生产成本会随物价变动、技术进步、劳动生产率提高等因素而变动,政府对水价的管制应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应设立专门的渠道和程序,保证水价能得到及时调整,尽量减少水行业因成本变化造成的损失。
竞争就是利用多元的水价政策,实现不同类型的水资源在不同用途使用者之间配置的经济效率。在考虑满足最低限、最基本用水公平要求的基础上,水价的确定要能够保障经济社会整体用水的最优配置,促进各用水部门高效竞争用水。
为鼓励高效用水,根据用户供水要求与用水效益差异,确定分门别类的多种水价。采用阶梯水价、分类水价等手段,促进水资源向用水效益高的部门流动,使有限的水资源取得总体用水效益最优,做到优质高价,劣质低价,多用多缴费,高要求高收费,发挥水价的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
水价的制定,应充分考虑用户的用水效益效率差异、用户对水资源的不同要求(水质、水量、供水保证率)、用户的不同满足程度以及水资源的不同时间效应(包括年际、年内差别即丰枯状况与用水峰谷情态),建立多元的阶梯式水价体系,充分发挥水价对水资源需求的市场调节作用,促进高效竞争用水。
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中国水协)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镇水务发展战略国际研讨会指定网站 国际水协会中国委员会工作网站
全国中长期科技发展十六项专项之一、中国十六大中长期重点专项 - 中国水体污染防治重大专项发布网站
技术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8982号-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号城科会办公楼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权所有: 水世界-中国城镇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