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我国农业年用水量将基本控制在4000亿m3左右,但必须满足16亿人口的食物安全问题
农业用水主要包括农田、林业、牧业的灌溉用水及水产养殖业、农村工副业等用水。农田灌溉用水是农业的主要用水和耗水对象,农田灌溉用水占农业用水量的比例始终保持在90%以上。目前农业用水占总用水的比重较高,但其发展趋势是不断降低,从1949年的97.1%逐步降低到目前的70%左右。尽管总用水量有所增加,而农业用水量近20年来基本稳定在4000亿m3左右,但粮食总产却逐步增加。1980年全国粮食总产3.2亿吨,1996年首次达到5亿吨之后,基本稳定在5亿吨左右。即20年来我们粮食总产在农业用水量基本稳定在4000亿m3左右的前提下,粮食增加了1.8亿吨,其主要贡献在于技术进步,投入与管理等因素。按此速度,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投入的增加,以及管理水平的提高,到2030年,经过30年的发展预计我国仍可能做到在农业用水总量零增长的前提下,增产2亿吨粮食,使粮食总产达7亿吨,满足16亿人口的食物安全需求[3]。
另据《全国中长期供水计划研究报告》,从长远发展分析,尽管总供水量可能有所增加,但农业用水量将基本保持在4000亿m3左右,增幅有限。中国工程院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用水的高峰将在2030年左右出现,但农业用水总量与现在规模相仿,为4200亿m3左右。考虑到工业的飞速发展,以及城市化过程的加快,将农业用水总量控制在4000亿m3左右是比较合理的。
3、农业、工业、生活用水比重在近期内将基本维持在7∶2∶1的水平,其发展态势为农业用水的比重逐渐降低,而工业、生活用水比重逐渐增加,2030年农业用水比重有可能降低到60%。
农业、工业、生活用水比重从一个侧面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经济与文明的程度,也是科技水平的反映标志之一。一般来讲,工业用水比重大,说明工业化程度发达,生活用水比重大,说明文明程度较高,而农业用水比重大,不仅说明其是以农业为主要产业,而且也从侧面反映农业科技较为落后。建国50年来,虽然我国农业用水比重一直过高,但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一直呈递减趋势,由1949年的97.1%,逐步下降到1980年的88.2%,1993年的78.0%,一直到1997年的69.1%,1998年的69.3%和1999年的69.1%,基本上从1997年以后处于稳定状态,如下表所示。
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中国水协)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镇水务发展战略国际研讨会指定网站 国际水协会中国委员会工作网站
全国中长期科技发展十六项专项之一、中国十六大中长期重点专项 - 中国水体污染防治重大专项发布网站
技术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8982号-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号城科会办公楼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权所有: 水世界-中国城镇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