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热点专题 >> 其它专题 >> 创建节水型社会 >> 

新技术在节水农业中的应用

时间:2006-12-20 来源: 作者:

   劣质水回用技术。劣质水包括海水、城镇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及高含沙浑水。其中污水回用技术在我国应用比较普遍。据在关统计数据,1997年全国建制市污水排放量为351亿m3,而同期我国污水的处理能力按满负荷计算,也仅有47亿m3,污水经适当处理后回用,将是解决干旱地区农业用水短缺的一个重要措施,也是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要求。

2.4  先进的控制管理技术 

   现代农业越来越多的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可随时采集到土壤水分和养分、农作物生长状况的基础数据,实现田间墒情采集、河渠水位测量、雨水利用与雨量观测及供水计算的自动化,从而精确的指导各种耕作活动。国外现代化灌溉控制器已得到很广泛的应用,而在我国灌溉自动控制技术由于技术或资金的限制,只是小面积的局部应用,据有关资料统计,对一个13.33hm2左右典型的灌溉系统来说,在灌溉系统总成本增加5%-10%的情况下,即可完成由人工灌溉向自动灌溉方式的转变,可以产生很大的经济效益。在不投入大量资金或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没有条件对现有的灌溉工程进行大的改造时,可以通过提高灌溉管理水平的办法提高农业节水潜力。国际上公认,灌溉节水的潜力50%在管理方面。科学而有效的管理方法,能大量减少灌溉用水的浪费,实现农田灌溉科技成果的转化。提高灌区管理水平,现阶段主要应该从有计划的高效用水机制、以灌区总效益为最佳目标的灌溉制度最优化、水费水价改革、科学的灌水量量测技术,管理人员素质提高,政策法规和责任体制健全等方面进行着手。

   当然,发展节水农业,要坚持因地制宜,本着先进性与效益兼顾的原则,建立良性的投资及管理及运行机制,充分考虑农产品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等多种因素,要与调整种植结构相结合,保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真正实现节水、节能、节地、省工、省时、省肥、增产、增收和提高灌溉水利用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沈波,黄勇等.三联灌区自动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04(1):53-55

2]吴普特,冯浩等.我国北方地区节水农业技术水平及评价[J].灌溉排水学报.2003(2):26-34

3]罗金耀.节水灌溉理论与技术[M].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

4]庞鸿宾齐学斌,20年农田灌溉科技发展回顾[J],灌溉排水,1999,18(1):1-5

5]汤广民沈涛,安徽淮北平原农田灌溉的基本特征[J],安徽农业科学,2003,31(4):566-568

6]李勇.王超等.雨水集蓄利用的环境效应及研究展望[J].水土保持研究.2002(12)18-21

 

 

上一页 页码:[<< 1 ...2 3 4 5 ] 下一页 共5页

打印】 【网站论坛】 【字体: 】 【发表评论】 【关闭

微水会

第十六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推荐书籍


    《高浓度有机工业废水处理技术》
    作者:任南琪
    内容简介:

    《水的再生与回用》
    作者:【美】林宜狮
    内容简介:

合作邀请:010-8858538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