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泽民同志的“七一”讲话,不但对“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作了系统阐明,更以这种观点和方法,深刻观察和分析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情况,全面阐述了“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深刻回答了党的建设和各项事业需要解决的一系列重大课题,实现了理论上、政策上的重大突破和创新。《讲话》所运用的思考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为我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推动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讲话精神,就要求我们坚持与时俱进,一切从实际出发,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要求我们放眼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紧紧把握时代跳动的脉搏,坦然面对各种新的挑战,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以创新的精神做好各项工作,不断推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
联系水利工作实际,近年来,在我国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污染、水土流失等水问题日益突出表现出来,并对经济社会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的情况下,党和政府对水问题的认识不断深化,审时度势,采取了一系列正确的方针和对策措施。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把水资源问题同粮食、石油一起作为国家的重要战略资源,提高到可持续发展的突出位置予以高度重视,全面、完整地阐述了水利建设的方针,在对水利工作的认识上实现了一次新飞跃。国家还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水利投入大幅度增加,水利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全国水利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要求,认真总结治水经验,深入分析客观形势,特别注意把握水利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要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几年来,治水理论有新的发展,治水实践发生了深刻变化。以下从十个方面阐述这些重要进展。
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把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问题。
水是一种自然资源,水利工作是同大自然打交道的。长期以来,在经济建设和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对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是重视不够的。对水资源的无节制开发利用,导致江河断流、地下水超采、地面下沉;过度围湖造地,侵占河道,降低了河湖的调蓄能力和行洪能力,加剧了洪水灾害;不注意生态保护,乱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严重,江河湖库淤积。
近年来,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作为治水思路调整的重要内容提了出来。认识到要完全消除洪灾是不可能的,人类既要适当控制洪水,改造自然,又必须主动适应洪水,协调人与洪水的关系,这样才能保证可持续发展。因此要约束人类自身的各种不顾后果、破坏生态环境和过度开发利用土地的行为,从无序、无节制地与洪水争地转变为有序、可持续地与洪水协调共处。认识到生态环境用水的重要作用,提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既要满足经济用水、生活用水的需要,也要充分考虑生态用水、环境用水。认识到治理水土流失的严峻性,提出充分依靠自然修复能力,通过退耕、禁牧、飞播等措施大面积恢复植被。认识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问题,提出中国水资源的总体战略是: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中国水协)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镇水务发展战略国际研讨会指定网站 国际水协会中国委员会工作网站
全国中长期科技发展十六项专项之一、中国十六大中长期重点专项 - 中国水体污染防治重大专项发布网站
技术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8982号-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号城科会办公楼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权所有: 水世界-中国城镇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