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的保护机制
建立水资源的保护机制,一方面是要加大宣传力度,使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的观念深入人心,养成人人爱护水,时时处处节水的习惯。我们的水资源紧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浪费严重造成的,因此,我们在节水方面还是有很大潜力的,如果能改变生产生活中的用水方式,提高节水意识,就可以将很多无效水利用起来,提高了水的利用率。宣传教育是提高人的思想认识、搞好节水的重要基础工作。
另一方面就是通过经济手段来调节。加大对各种情况下污水排放的管理,建立起排污收费制度,有效地控制企业污水的排放量。将水体划定不同类型的水功能区,实行分类管理。目前,我国的污水处理收费制度初步建立起来,除西藏自治区外,其他省、市、区都实行了污水处理收费制度。另外污水处理费的征收标准也比以前有了大幅度提高。污水处理费的开征和调整,提高了污水的集中处理率,促进了污水处理的产业化进程,通过这种途径,建立起了约束机制,有利于水资源的保护。为了提高水的利用率,鼓励在合适的范围内,使用处理后的再生水。建立生态用水制度,做好水生态系统保护工作,加大水生态系统保护工作力度,改善、修复水生态系统,特别是城市水系、湿地、干旱与半干旱地区等特殊生态区域,严格控制开采地下水。水资源保护机制建立起来,就是对水资源的“开源”。
参考文献:
水利部部长:落实科学发展观
建设节水型社会。《人民日报》 2004年04月23日第十三版。
胡鞍钢,王亚华。中国如何建设节水型社会,中国水利学会网站,2003.10。
何斌。德国、荷兰的节水政策及措施。四川水利,1998(1)。
施熙灿。国外及我国部分地区水价概况,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2003(3)。
吴季松。分配初始水权
建立水权制度,中国水利报 2004-03-15。
杨少林,孟菁玲。澳大利亚水权制度的发展及其启示。水利发展研究,2004(8)。
高娜。国外主要节水经验。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01(3)。
许发辉,崔勇,马常宝。澳大利亚旱作节水农业发展现状及启示,世界农业,2004(5)。
赵小平。加快建立以促进节水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核心的水价形成机制,价格理论与实践,2004(4)。
王金霞,黄季,ScottRozelle。激励机制农民参与和节水效应黄河流域灌区水管理制度改革的实证研究,中国软科学,2004(11)。
田圃德,张淑华。水资源优化配置需要水权制度创新,2002(1)。
王浩,王建华,陈明。北方干旱地区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实践探索——以我国第一个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张掖地区为例,中国水利,2002(12)。
姜悦楷。浅议建设节水型社会。中国人大网,2004.12。
赵海林,赵敏,郑垂勇。关于完善我国水价机制的研究和思考,水利发展研究,2004(3)。
于濛。“人水和谐”:构建节水型社会,中国财经报,2005-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