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用水早已成为社会共识。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我国水资源污染严重、水供求关系紧张、水资源严重短缺现象越来越严重。与此同时,却是用水的低效率。社会各界尤其专家们想过很多办法来解决这一问题,其中,大家达成了一个共识:建设节水型社会是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的矛盾的一个根本性措施。我们对节水型社会体制建设,提出5个机制的内容,供有关方面参考。
这五方面是:价格机制、水资源的开发和管理机制、技术创新机制、激励机制、水资源的保护机制。
水的价格机制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价格是最重要的市场信号和资源配置手段。因此,水价的制定只有遵循价值规律,全面反映用水成本,充分考虑水资源的稀缺性,才能形成合理的供需关系,推进水资源的优化配置。要建立节水型社会,首先就要建立起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
目前,我国的水价偏低,不能反映出水资源的稀缺程度。水价不能起到调节水资源供需的杠杆作用,导致水资源的供需矛盾突出,一方面供水企业亏损,另一方面水资源浪费严重。如黄河沿岸一些农村使用1000立方米黄河水浇地,所付价格居然比一瓶矿泉水还便宜,过低的水价很难培养用水者的节水意识。而一些国家的经验表明,利用水价来调整水资源的供需状况,是实现节约用水的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如德国、荷兰等国都不缺水,但从保护环境、平衡生态的角度出发,都非常重视通过价格机制节水。居民用水的水价中,包含了清水成本和污水处理成本两部分,高昂的水价,使居民不得不拧紧水龙头;而工业上也设法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目前德国工业用水平均重复利用3次,著名的大众汽车公司用水可循环利用5~6次(何斌)。可见推进水价制度的完善,是建设节水型社会的一个重要途径。
从我国目前的情况看,水价的调整是有条件和空间的,世界银行研究认为,当水费占家庭收入的1%时,对心理影响不大;而当水费占家庭收入的5%以上时,则对心理影响很大,并考虑水的重复利用问题。目前我国居民生活水费支出一般仅占家庭收入的1%以下,工厂企业水费支出一般仅占工业产品成本的0.1%~0.4%(施熙灿),因此我国调整水价将是有条件的。水价的提升不单单是个价格问题,也体现了水作为一种战略资源所具有的价值。统一提高用水的价格是一个方面,还可以在此基础上,对用水计价方式做出一些创新的尝试,比如,采取高峰水价、超计划用水水价、阶梯水价等方式。北京、上海、江苏等地开始着手对城市居民生活用水实行阶梯式计价,阶梯水价对正常、合理用水的居民没有增加负担,但超额用水者却需要付出高价,这是科学、合理的,有助于公民节水观念和习惯的养成。可以预料到,在上浮城市居民用水价格的基础上,实行阶梯水价制度,将更有利于居民培养节约用水的意识,从而有利于节水工作的开展。
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中国水协)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镇水务发展战略国际研讨会指定网站 国际水协会中国委员会工作网站
全国中长期科技发展十六项专项之一、中国十六大中长期重点专项 - 中国水体污染防治重大专项发布网站
技术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8982号-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号城科会办公楼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权所有: 水世界-中国城镇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