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初步政策分析
1、节水必须与经济生产密切联系
节水是国民经济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生产用水占总用水的90%,因此节水必须与产业结构调整相辅相成。1993年到1999年是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时期,我国万元GDP用水量从1501m3减到683m3,仅为原来的46%,说明产业结构调整的巨大节水作用;但是仍为世界平均水平的约4倍,说明节水还大有潜力。而且我国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近年已降低)的30%,再没有节水的国家政策,很可能在入世后造成耗水和水污染行业大上的情况,难以保证经济可持续发展。国家经贸委提出的工业节水目标令人鼓舞,势在必行。
2、节水就是治污
节水是环境与生态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生产和生活用水的节约将直接减少污水排放量。目前看来,节水是治污的最有效手段之一,节水政策应与治污规划密切联系。
3、要以节水的现代化农业保证粮食安全
我国是近12亿人口的大国,粮食不能依赖进口,粮食安全必须保证,但是,必须以节水的现代化农业保证粮食安全,否则水资源枯竭,粮食安全也保证不了,两者关系也是相辅相成的。
农业节水不宜简单看成节水灌溉,要从生态农业的大系统看问题。按目前国际潮流所谓现代化农业即生态农业,生态农业就是使这种人为产业成为与自然生态系统相和谐的组成部分,其关键是以资源的循环和节约、合理的种植结构和先进的生物技术,在保证食物安全的同时来保护生态系统。首先要建设资源循环型的生态农业;其次要建立大粮食--食物的概念,通过调整种植结构既保证粮食安全,又节水。灌溉节水是至关重要的措施,其核心是加强用水定额的管理,完善计量手段。目前我国灌溉用水占农业用水的92%,但利用系数仅为0.4,每提高0.1,即可节水360亿m3。
4、在城市树立节水消费观
城市节水应纳入所在流域生态系统来考虑。由于公众节水观念淡薄,使用浪费;供水经营粗放,用水器具效率低下,管网渗漏,有的地方漏损率高达用水量的30%;城市环境建设不考虑水资源的制约,盲目扩大绿地,不科学选择人工植被等等原因,目前有些城市人均用水量已超过了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及时制定科学合理的水价政策是城市节水最有效的控制手段。
5、生态用水重在维护和恢复生态系统的效益
生态用水是个新概念,但不能仅看成新名词,也不仅是水利部和环保总局的工作,必须从生态大系统入手才能提高效益。从一开始就要树立科学概念,如应以维护和恢复自然主河道为主;认真学习和利用区域地质知识和生物知识;对现有平原水库、淤积水库等已有人工蓄水设施,不轻易一律取消,对其生态影响要进行科学分析;对新建水库等水利工程首先进行生态系统论证等;高度重视湿地作用;再造植被与生态用水协调;生态用水与治污协调等等。
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中国水协)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镇水务发展战略国际研讨会指定网站 国际水协会中国委员会工作网站
全国中长期科技发展十六项专项之一、中国十六大中长期重点专项 - 中国水体污染防治重大专项发布网站
技术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8982号-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号城科会办公楼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权所有: 水世界-中国城镇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