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缺水形势和节水需求
我国水资源短缺,首先是人均水资源少,不足2200m3,约为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1/4,华北地区人均不足300m3,不足世界人均水资源的1/25。其次是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衡,与土地、矿产资源分布组合不相适应。南方水多耕地矿产少,水量有余;北方耕地矿产多,水资源短缺,海河流域亩均水资源仅有212m3,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5。第三是水资源年内年际变化大。降水及径流年内集中在夏季几个月,连丰、连枯年份交替出现,造成一些地区水旱灾害出现频繁、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水土流失严重以及开发利用困难等问题。目前,我国正常年份需水约6000亿m3,供水能力约5600亿m3,缺水量约400亿m3,同时由于水环境不断恶化,水污染加剧了缺水矛盾,供水水源水质不符合标准的水量达700多亿m3。
2、节水是保障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国策
由于水资源短缺,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2000年我国北方地区发生大面积干旱,粮食损失约600亿公斤,全国663座城市中有400多座城市缺水,其中108座严重缺水,有136座城市已经发生水危机或出现供水紧张状况。以往实践表明,缓解我国城乡严重的缺水矛盾,必需要把节水作为一项长期的硬性措施。
根据中国工程院有关研究预测,
2030年我国人口将达到16亿,人均水资源量只有1750m3,将成为严重缺水的国家。我国实际可利用的水资源量约为8450亿m3,到时人均年可利用水量只有500多m3,相当于目前中等发达国家人均年用水量的下限值。为此,我国水法规定:“国家厉行节约用水,大力推行节约用水措施,推广节约用水新技术、新工艺,发展节水型工业、农业和服务业,建立节水型社会。”
3、治理、改善和保护我国水环境迫切要求加强节水工作
我国日益恶化的水环境已影响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北方河流断流情况加剧,根据调查,20世纪80年代以来,北方514条河流中,有48条发生断流,断流河段长度占36%。海河流域甚至出现有河皆干、有水皆污的局面。断流的频繁发生,加剧了主河槽的淤积,导致了河道排洪能力下降;使工农业生产遭受损失,城乡居民饮水困难;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恶化了河口地区的生态与环境。
局部地区地下水大量超采。据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调查分析,2000年全国地下水超采区总面积近19万km2,其中严重超采区面积7.3万km2,累计超采量高达1531亿m3。地下水超采引发的地面沉降总面积超过6万km2,最大累积沉降量达3140mm;海水入侵总面积超过1500km2,海水入侵面积约1160km2。
全国的污废水排放量快速增长。据调查,1980年全国废污水年排放量为239亿m3,2000年增加到738亿m3,大量未经处理或不达标的废污水直接排入江河湖库水域,全国九大流域片的700多条河流有41.3%的河段水质在四类以上,其中劣五类水占17.1%,2003年劣五类水比例增加到20.7%,2004年达22.3%;90%以上的城市水域遭到污染,对水资源造成严重破坏,加剧了水资源的紧缺程度。
水资源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产生的这些环境问题,要通过节水加以遏止。
4、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要求节水
为了促进国民经济平衡发展,国家实施西部开发战略。这关系到我国今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实现。水资源是西部地区最具战略性的资源,解决好水资源问题是西部大开发成败的关键,而解决西部的水资源问题,必须立足于节水。西部十一省(区)中,西北六省(区)和其他五省(区)的一些丘陵山地,目前缺水非常严重,
“水荒”在一些城乡不断出现,给人民生活造成极大不便,也严重影响了当地改革开放的形势和经济发展。全国目前2000多万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这些地区,干旱缺水是造成他们贫困的主要自然原因。
5、促进社会稳定也要求加强节水
从全国情况看,因缺水引发的矛盾冲突已成为社会稳定的隐患。据统计,1991年至1999年全国共查处水事违法案件20多万件,调处水事纠纷8万余件。上述问题主要自然原因是水量不足,加强节水工作是解决这些地区缺水问题的根本性措施之一。
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中国水协)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镇水务发展战略国际研讨会指定网站 国际水协会中国委员会工作网站
全国中长期科技发展十六项专项之一、中国十六大中长期重点专项 - 中国水体污染防治重大专项发布网站
技术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8982号-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号城科会办公楼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权所有: 水世界-中国城镇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