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防治水污染的财政支出责任
在水资源总量短缺的同时,水污染治理率低与重复利用率低也已经成为我国缺水的核心问题。加大对水污染治理投入、促进水资源循环利用也是政府促进节水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全国很多大城市的污水处理率和中水回用率还相当低。自1998年以来,国家累计投入国债资金1100多亿元用于水污染治理,关闭了约1.5万家高消耗、高污染企业,减少了对水体的污染。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污水排放还在成倍地快速增加,治理污染的速度赶不上污染增加的速度?主要水系水质仍呈恶化趋势。2004年全国废污水排放总量693亿吨,比1980年增加了两倍多,全国每年约有1/3的工业废水和2/3的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中。根据最新的统计公报,2005年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率提高到了48.4%,而发达国家的污水处理率已达到85%以上,美国、加拿大、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的水重复利用率已高达90%。“十一五”期间,财政需要下大力气支持城市污水处理,这包括城市污水输送管网的建设和改造、大规模兴建污水处理厂(当然在有条件的地区可以积极推进污水处理市场化运作,减轻财政投入压力)等,提高城市污水收集率,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力争到2010年城市污水处理率由现在的48%提高到60%以上,主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65%以上,城市主要供水水资源地水质达标率95%。以每吨污水处理综合成本0.70元估算,则达到60%的污水处理率目标需要投入274亿元,若财政承担20%左右的公共投入(如输送管网建设和维护),则财政每年将需要为此支出50亿元左右。
(四)用于支持节水技术研发、节水改造的财政支出
技术节水是通过各种引导性支出政策,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大幅度压缩高耗水项目、改造原有项目也是政府促进节水的一个重要手段。为此,财政要加大对通用节水技术研发、节水设备的投入,支持节水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开发与推广。此外,开展再生水利用、海水淡化利用等水资源开发也需要财政予以一定的支持。当然,支持节水技术改造领域并不一定需要财政100%资金的投入,可以创新支出方式,比如对节水技术改造予以财政贴息,对节水利用的生产过程和工艺给予税费优惠,增加节水设备的政府采购,等等,通过财政有限的资金支持和政策扶持,尽可能地促进节水产业化。
(五)公共水网管线改造的投入
目前我国城市化率已达到41.8%?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推进也给节水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当前我国城市节水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旧城区公共供水网线与城市节水需求不相适应,水的输送过程中存在着“跑、冒、滴、漏”的严重问题。因此,城市输配水管网的改造,也包括农田水利田间末渠的引水修固,这些都需要相当数量的财政投入来解决,特别是初期性、引导性投入必不可少。当然这些支出并不是要求财政承担全部支出责任,城市供水企业(单位)也应加大相关设施和工程的改造,农村水利还包括引水渠道的加固、防渗,也应充分调动水灌单位投入的积极性,包括农民的投工投劳,最大限度地减少水资源输送过程中的浪费。
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中国水协)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镇水务发展战略国际研讨会指定网站 国际水协会中国委员会工作网站
全国中长期科技发展十六项专项之一、中国十六大中长期重点专项 - 中国水体污染防治重大专项发布网站
技术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8982号-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号城科会办公楼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权所有: 水世界-中国城镇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