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节水型社会是一项涉及全社会各层面的综合性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的大力推动,更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和支持。近年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全国各地都在积极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许多地方结合当地实际,勇于实践,大胆探索,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天津在这方面的实践和探索就是一个很好的典型。
天津是我国缺水严重的城市之一,通过大力开展节约用水工作,基本满足了生产和生活用水的需要,保障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目前,天津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已提高到85%,万元产值取水量降至24立方米,城市自来水日供水量从1999年的220万立方米降至2004年的151.7万立方米。
在促进全社会节约用水方面,天津市通过层层下达用水计划,实现了用水总量控制,并将节水目标和责任落实到每个用水者身上;通过实施超计划用水累进加价和差别水价,促进了用水计划的落实和非常规水的利用;通过加大投入,依靠科技,完善节水工程措施,为节水目标的实现创造了条件;通过构建公众参与的新机制,调动了全社会的积极性。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你也许不会相信,在天津市的一些居民生活小区每户安装3个水表,实行3套管道供水系统,实现了分质供水;在一些大学校园,学生洗浴、饮水凭卡计量,节约用水的责任被量化到每一个学生身上;一些企业通过建设污水处理和回用系统,提高了水的利用效率,实现了污水的零排放;一些地方的农业灌溉用水,通过利用智能系统,实现了准确计量和收费;一些单位海水淡化、污水处理生产出的清澈水,水质达到了较高的标准,可以直接饮用……这些都是天津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实例。
节水型社会建设是一项开创性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因地制宜,大胆探索,不断总结经验,加强交流,进行长期不懈的努力。节水型社会建设是水行政主管部门的一项基本任务,需要与社会的方方面面通力配合和共同努力,扎扎实实地进行制度建设,稳步推进政策法规体系、工程体系和科技保障体系的完善,逐步形成全社会自律式发展的节水模式。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通过各级政府的大力推动,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和支持,我国的节水型社会建设一定会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