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明晰水权推动节水型城市建设
张掖市地处西北内陆干旱地区黑河流域的中游,“水从门前过,不浇就是错”“河水无主,浇进地里才算数”,这是当地农民过去普遍存在的用水观念。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张掖市用水量大幅度增加,而用水方式并未改进,用水效率低下,导致黑河流域水资源短缺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为此,张掖提出建设节水型城市,突破口就定在了水权制度建设上。
张掖的水权制度建设采用了具体的量化指标作为支撑。首先是科学确定宏观总量控制指标。把水权理论与灌溉面积结合起来,在保障社会稳定、粮食安全的基础上,按照逐步调整、缺水程度大致均衡、高效用水者优先配水、人均水量逐步接近的原则,参考历史用水、尊重现状用水、结合发展需水,以面积为基准,将全市可用水权总量层层分解配置到县(区)、灌区以至乡(镇)、村社,并在各级水权总量中,从行政区域和用水行业两个层面,将农业、工业、生活、生态用水比例控制指标,逐级控制落实到基层和用水户,逐户核发水权使用证书。
在此基础上,张掖依据《水法》及有关法律法规和试点灌区用水定额资料、灌溉试验资料,科学核定各类作物、工业产品、生态和人口的单位用水定额,作为用户合理用水的参照依据。
张掖的历史和现实非常清晰地表明,在水资源相对丰富的时候就应主动建立体现水权制度的微观用水定额指标体系,不要等到缺水的时候再来被动适应更为严厉的宏观用水控制指标要求。这对于目前水资源还相对充足的地区和在有条件的地方尽快建设节水型城市特别具有警示意义。
确定水资源的宏观控制指标和微观定额指标,是张掖建设节水型城市的第一步。在此基础上,张掖继续尝试建立用水权交易市场,推行水票制度,实行用水权有偿转让。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水权交易制度还只停留在“管理的交易”,而不是“买卖的交易”,制度交易的主角是政府,而不是用户。张掖推行的“水票制”在这方面有所突破,“水票制”放开了生产经营用水交易,但禁止生态用水交易;放开交易价格,用水户之间交易价格由双方商定。变政府交易为用户交易,这是水权交易制度绩效大于制度成本的关键,也是节水型城市建设的关键。
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中国水协)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镇水务发展战略国际研讨会指定网站 国际水协会中国委员会工作网站
全国中长期科技发展十六项专项之一、中国十六大中长期重点专项 - 中国水体污染防治重大专项发布网站
技术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8982号-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号城科会办公楼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权所有: 水世界-中国城镇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