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热点专题 >> 其它专题 >> 创建节水型社会 >> 

节水型农业现状与发展方向

时间:2006-12-26 来源: 作者:



二、存 在 问 题

    目前,就华北地区总体情况看,灌区普遍存在以下五方面的问题。
    (一)工程老化失修情况未得到扭转,灌溉效益仍在不断衰减
    据统计,1984年山西省全省108个万亩自流灌区有18个超过折旧年限,占万亩自流灌区有效灌溉面积的39%;使用年限在30—40年的灌区有40处,占有效灌溉面积的43.8%有40%的机电排灌设备老化失修,每年约8%的机井报废。河北省50万眼配套机并已有20万眼到了更新年限,1985年报废4万眼;有30%的闸涵,40%的扬水站,25%的堤防已不能正常运行,供水能力大幅度衰减,农田灌溉面积逐年减少,单位流量日浇地效率明显下降。灌溉工程的这种状况,严重制约着该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
    (二)一些灌区水源紧缺状况日益加剧
    因水源紧缺,一些原农用水源,近年来已部分或全部改为城市和工业供水,山西省原农业用水被转作他用的约2亿m3。
    (三)灌水技术比较落后,水利用率低
    据统计,华北四省二市1990年的喷灌、微灌面积约为450万亩,只占总面积的2.4%。1993年的低压管道灌溉面积约3000万亩,也只占总灌溉面积的15%。渠道防渗所占比例也不大,据1992一1993年统计,河北省10万亩以上的灌区防渗渠总长度占渠道总长度的8.6%,万亩以上10万亩以下的防渗渠长度占渠道总长度平均为15.9%,其中黑龙港及运东地区基本没有防渗。山西省渠道防渗长度占固定渠道长度的27.1%,其中引泉灌区和机电提水灌区防渗程度较高,分别为31.1%和34.5% ;水库灌区防渗比例为14.2%;渠首无水库的河水灌区为23.9%。引洪灌区没有防渗。山东省鲁西北地区渠道防渗长度占固定渠道长度的1.40%,鲁中地区防渗比例为.7%,胶东地区防渗比例为13.5%。北京市渠道防渗比例为21.7%。
    由于灌区大部分采用的是比较落后的传统灌水技术,因此在现有灌溉水资源的利用上浪费相当严重,一般自流灌区渠系水的有效系数仅0.4左右,井灌区一般也仅0.65左右。
   (四)管理水平低,节水意识淡薄
    80年代以来,由于农业体制改变后水利管理体制改革跟不上,形成工程管理差、群众浇地难、水利工程难以为继的被动局面。加之水利管理单位一时还不能做到按成本收费,不能自我维持,一般能自给的只占 l/3。全区国有灌区在管理体制上,目前实行的是“事业性质,企业管理”,实行按量计费。管理部门为了维持自身生存,节水则意味着减少收入,因而节水意识淡薄。
   (五)投入不足,灌溉面积减少
    据1985一1987年统计资料表明,华北地区有效灌溉面积年平均递减3.54%,两年减少98万亩。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多,如工程老化失修、水源不足,基建占地及管理水平低下等。但归根到底是投入不足、无力对灌区进行有效的更新、维护和重建,更谈不上大规模发展。

上一页 页码:[<< 1 2 3 4 5 6 >>] 下一页 共6页

打印】 【网站论坛】 【字体: 】 【发表评论】 【关闭

微水会

更多关于 节水型农业现状与发展方向 的资料

    第十六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推荐书籍


      《高浓度有机工业废水处理技术》
      作者:任南琪
      内容简介:

      《水的再生与回用》
      作者:【美】林宜狮
      内容简介:

    合作邀请:010-8858538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