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热点专题 >> 其它专题 >> 创建节水型社会 >> 

都江堰供水区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思考

时间:2006-12-26 来源: 作者:



  三、都江堰供水区节水工作已取得明显成效

  近年来,都江堰管理局和成都市把节水作为一项革命性措施来抓,已取得明显成效。

  1.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成效显著

  十年来,供水区累计投入10.39亿元进行工程的维修、扩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水资源利用效率大幅度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由0.43提高到0.463,渠系水利用系数由0.485提高到0.52,渠道水利用系数由0.645提高到0.94,灌溉周期由30天缩短为20天,综合农作物供水量由790毫米降低为688毫米,年增节水能力4.82亿立方米。同时将节约水量的21%用于丘陵灌区改善现有灌面,48%用于工业生产和城市生活用水,31%用于改善成都市的水环境(过去成都市的环境用水无计划)。
  末级渠系改造节水、减负、增效的效果更为明显。东风渠灌区末级渠系改造试点表明,改造后比改造前节水19.89%,农民水费减负16.7%,管理成本下降73.6%。

  2.改革管理体制,实行民主管理初显活力

  都江堰管理局在加快节水改造的同时,积极推进基层水管体制改革,成立了61个支渠管理委员会和农民用水户协会,实行用水户直接参与的民主管理,普遍推行定量用水,计量收费。实践证明,用水户协会已显现出“两增强、两提高、两满意”的效果:增强了用水户参与管理的主动性和责任感,增强了用水户的节水意识;提高了用水效率和效益,提高了水费到位率;用水户满意,水管单位满意。

  3.成都市城市节水工作取得新进展

  成都市以创建节水城市为目标,以调整产业结构和强化行业管理为重点,逐步建立和完善以行政、经济、法律、科技等多种措施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和机制,大力推广节水器具,积极推进节水技术改造和城市污水处理,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市民的节水意识,有效控制了用水量的增长。两次荣获全国节水先进城市称号,2005年10月31日被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命名为“全国节水型城市”,成为西南地区首获此殊荣的城市。在抓好“节水型城市”建设的同时,按照水利部《关于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指导性意见》,正积极开展省级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试点工作。


  最近,经省编委正式批准同意,成都市实行水务一体化管理。这一改革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为城乡统筹并协调发展,为节水型社会建设提供了体制保障。


  “数字都江堰”信息化建设,加强了渠首和干支渠水量、水质的实时监控,加强了水资源的统一调度,确保了宏观控制用水指标的落实,进一步提高了都江堰科学调度管理水平。


  这些工作成效,为都江堰供水区积极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提供了有利条件。

上一页 页码:[<< 1 2 3 4 5 6 7 >>] 下一页 共7页

打印】 【网站论坛】 【字体: 】 【发表评论】 【关闭

微水会

更多关于 都江堰供水区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思考 的资料

    第十六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推荐书籍


      《高浓度有机工业废水处理技术》
      作者:任南琪
      内容简介:

      《水的再生与回用》
      作者:【美】林宜狮
      内容简介:

    合作邀请:010-8858538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