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热点专题 >> 其它专题 >> 创建节水型社会 >> 

都江堰供水区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思考

时间:2006-12-26 来源: 作者:



  四、推进都江堰供水区节水型社会建设应重视的几个问题

  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是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重要前提。进入新世纪,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水情的变化,对水的认识也应该与时俱进,不断转变,不断提高。相对于都江堰供水区建设节水型社会的要求而言,在用水的观念上仍有不适应的地方,要努力实现五个转变,处理好四个关系。


  实现五个转变:一是从人们对岷江水资源的无序开发,转变为科学规划,有序开发,合理利用,实现都江堰的持续发展,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二是从向都江堰掠夺性的索取,转变为对都江堰的有效保护,对来水的节约使用。都江堰来水不仅有限,而且逐年减少,随着灌区规模扩大,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增加,现有水资源难以满足需求,“水旱从人”的赞誉已成为历史。三是从福利水、大锅水、大水漫灌,转变为计划用水、定量用水、有偿用水、高效用水,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四是从以需定供转变为以供定需,按照配水计划、用水定额确定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自律式发展。五是从只重视生产、生活用水,忽视生态与环境用水,转变为生活、生产、生态用水统筹兼顾,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生态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处理好城市与农村,平原与丘陵,生产、生活与生态,开源与节流四个关系。应坚持城市农村协调发展,平原丘陵统筹安排,“三生”(生产、生活、生态)用水兼顾,节水防污优先的原则。节约用水就意味着减少污水排放,节水减污一举双赢。从全局和长远考虑,在坚持节水防污优先的前提下,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开源。“引大济岷”和沱江上游控制性水源工程关系到维持“两江”的健康生命,关系到提高都江堰的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沱江流域水环境承载能力。四川省水利厅应及早做好前期工作。丘陵地区应重视洪水资源的利用,搞好当地中、小、微型拦、蓄工程,以缓解平原与丘陵的水资源供需矛盾。

  2.以水权理论为基础,以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为依据,抓好“两个调整”

  以水权理论为指导抓好“两个调整”是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重要基础。一是调整分水方案,进一步明确初始用水权。都江堰一直坚持“水权集中,统一调度,民主协商,年度配水”的管理制度,在统一调度、合理配置都江堰水资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初始水权不明确,年度计划刚性不强,生态用水无计划(近年来已安排成都市环境用水计划)。因此,必须在原分水方案的基础上加以调整和完善。要明确各地区的初始用水权,进一步明确生态与环境用水指标,各地区用水指标确定后要有刚性约束。农业用水指标合理确定后实行零增长,在没有新的水源补充时,要控制丘陵地区盲目扩大灌溉面积。二是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立与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的经济结构体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上一页 页码:[<< 1 ...2 3 4 5 6 7 >>] 下一页 共7页

打印】 【网站论坛】 【字体: 】 【发表评论】 【关闭

微水会

更多关于 都江堰供水区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思考 的资料

    第十六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推荐书籍


      《高浓度有机工业废水处理技术》
      作者:任南琪
      内容简介:

      《水的再生与回用》
      作者:【美】林宜狮
      内容简介:

    合作邀请:010-8858538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