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各地进行了一系列实践探索
2001年3月,水利部确定甘肃省张掖市为全国首家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接着又把四川省绵阳市和辽宁省大连市纳入首批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目前,已确立国家和省级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100多个。节水型社会制度正在建设。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水资源综合规划,为全国范围内初始水权的分配奠定了基础。有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发布了用水定额,全国农业灌溉用水定额基本编制完成,部分高耗水工业行业用水定额已发布实施;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法推行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取水许可制度。以经济手段促进节水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许多缺水城市对超计划用水实行累进加价收费,运用价格杠杆促进节约用水。
在节水型社会建设中,涌现出一批成功的典型。这里,我简要介绍一下张掖市建设节水型社会的有关情况。
张掖市地处河西走廊,黑河中游,降水稀少,蒸发强烈。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张掖市的用水量大幅度增加,造成下泄水量锐减,导致位于下游的内蒙古额济纳旗生态退化严重,东西居延海先后干涸,大片胡杨林死亡,荒漠化迅速蔓延,成为我国北方沙尘暴发源地之一。
国务院非常重视黑河流域的生态修复问题,于2001年批准实施了黑河流域近期治理规划,要求张掖市在上游莺落峡站多年平均来水15.8亿立方米时,必须向下游下泄水量9.5亿立方米。这意味着张掖要大量压缩现状用水。张掖市感到压力很大。为实现下游生态修复与张掖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赢,在全面实施黑河流域近期治理规划的基础上,张掖率先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在水权制度改革方面寻求突破。
张掖市建立了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和定额管理指标体系。在保证完成黑河分水任务的前提下,张掖市编制了各县(区)水资源配置方案,确定了各县(区)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各县(区)再逐级分配到各乡镇、各村社,层层实行总量控制。同时,制订了生活、工业、农业、生态等各行业的用水定额指标和基本计量水价。定额内用水的实行计量水价,超定额用水的实行累进加价。政府规定,超定额用水30%以内的加价50%,31%以上50%以内的加价100%,51%以上的加价200%。
在政府有关部门监督指导下,村级农民用水户协会根据确定的灌溉面积,将分配到本级的用水总量指标进行分解,民主分配给每一用水户,落实到地亩,具体到每一灌溉轮次。在此基础上,由政府有关部门向每一用水户核发水权证,标明每一用水户的水量、地亩、用水定额和灌水轮次。在已界定水权范围内的水量,无论拥有者利用与否或是节余的水量,均允许自由交易。交易各方自愿达成水量转让协议后,即可提请农民用水户协会或水管部门组织协调供水。
推行水票制是张掖市在试点中探索出来的实施总量控制、促进水权交易的有效形式。“水票制”最早由民乐县首创,后来很快被其它试点灌区效仿,并在全区推广。水票是水量和水价的载体。水管单位在科学预测来水和用水情况的基础上,编制各灌溉轮次配水计划,并下达给各用水户协会。用水户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水权表明的用水总量指标,到水管单位购买水票,水管单位凭票供水,先购票,后供水,水过帐清,公开透明。用水户可以将自己节约下来的水票自由转让,方便交易。政府对交易价格予以指导,但不干涉。农业用水交易价不超过政府基本水价的3-4倍,工业用水交易价不超过10倍;对未实现交易的结余水量,由水管单位按照基本水价的120%回购。
通过以上做法,张掖市基本形成了“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的节水型社会运行机制,出现了户户明确总量、人人清楚定额的局面。尤其是允许水量交易后,农民像珍惜自己财产一样珍惜自己的水权,千方百计节水,千方百计提高单方水的经济效益,初步显现出“以节水调结构、以节水定产业、以节水促发展”的制度效果。试点灌区平均每亩耕地节水46立方米,农民的水费负担比过去减少8.5元/亩左右,达到了节水增收的目的,受到农民群众的普遍欢迎。渠系水的利用率由50%提高到60%以上,每年可减少引水量2.6亿立方米,新增黑河下泄量1.12亿立方米。通过实施水量统一调度,黑河水再次到达东居延海和干涸四十多年的西居延海,一曲绿色的颂歌在戈壁大漠唱响。
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中国水协)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镇水务发展战略国际研讨会指定网站 国际水协会中国委员会工作网站
全国中长期科技发展十六项专项之一、中国十六大中长期重点专项 - 中国水体污染防治重大专项发布网站
技术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8982号-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号城科会办公楼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权所有: 水世界-中国城镇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