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否实现大量节约灌溉用水?
时间:2007-01-20 来源: 作者:中国工程院院士 山仑
3、关于发展模式。节水农业涵盖了节水灌溉农业、有限灌溉农业和旱作农业三种类型。在灌溉农业和旱作农业之间存在多种可供选择的方案,这给有效地实施农业节水提供了有利条件。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及水资源进一步紧缺,有限灌溉将成为缺水区今后发展节水农业的主要趋向,应给以充分重视并着手推行。
4、关于技术选择。应把节水灌溉技术和旱作技术放在同等重要位置,争取部分旱作高产,以减少对灌溉的依赖。在节水灌溉方面,当前应把实现灌区管理现代化和解决输水过程中的水的损失放在首要地位,在灌溉方法上,根据我国国情,近中期在有条件的地方应积极推行喷微灌,但就全国范围看仍应以改进地面灌溉为主。另外,仅靠推行节水技术尚难以从根本上实现区域水资源平衡及资源与经济协调发展,为此必须从宏观层次上作进一步研究,如建立节水型农业结构等。
(三)北方不同区域节水农业发展趋向
1、干旱地区:我国干旱地区占国土面积的30.8%,集中分布在西北,以新疆面积最大。新疆属于典型的无灌溉即无农业的内陆干旱区,农业用水总量为778亿m3,占到总用水量的90%;亩均灌溉定额约800m3,高出华北地区1倍。另外,为保证绿州内防护林建设及绿州——荒漠过渡带天然绿州的防护功能也需要消耗大量用水。因此说,新疆农业与生态耗水量较大有其客观上的需要;同时有资料表明,全疆水资源开发利用率约占到地表水资源量的55%,开发程度已不低,但净利用水量只占地表水资源总量的18%,说明潜力有待挖掘,通过总结新疆各地在推行节水灌溉方面取得的成效,专家们认为,近期内将平均灌溉定额从800m3/亩降到600m3/亩是可能做到的。面向未来,建议在以下几个问题上作进一步探讨:
(1) 生态用水对新疆农业及整个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特殊重要意义,因而科学的确定生态用水与社会经济用水的适宜比例是一个重要问题,一些专家提出,生态耗水量不应低于总用水的量50%,对此需作专门论证,并加以具体落实。
(2) 新疆农业灌溉面积约6000万亩,近期内能否继续扩大,有专家认为,根据地表水资源状况,除少数河流尚有一定引水潜力外其他地区不宜再扩大灌溉面积,农业应在节水前提下,本着“增产少增地、增地少增水”的原则求得发展,但对此也有不同意见。
(3) 根据新疆的社会经济和气候地理条件怎样发展节水农业?我们的看法,一开始就应当努力向现代化方向发展,如大量采用管道输水,实行激光平地,发展微灌喷灌等局部灌水技术,应用自控技术实施精准灌溉,调整农业结构扩大经营规模,以及建立统一的节水管理、调度与监测体系等。但这需要有较大的经济投入和有力的科技支撑才能顺利实施。
上一页
页码:[<< 1 2 3 4 5 6 >>]
下一页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