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发展节水农业是各国应对淡水资源短缺的共同选择。农业节水除有效的工程节水、农艺节水等措施外,以提高植物自身水分利用效率为主的生物节水正显示出巨大的潜力。近日,以“生物节水技术及发展前景”为主题的第267次香山科学会议在北京举行,与会的40位农业专家共同探讨了我国农业生物节水的研究方向和发展前景。
孕育节水新突破
会议执行主席、中国农业大学石元春院士介绍说,农业生产中从引水到农业产出是个多环节、长过程的活动,包括引水、输水、灌水等非生物性的水消耗过程,也包括作物根系从土壤中吸水、传输、蒸腾等过程中的生物性水消耗过程。现在,人们比较熟悉的农业节水是通过渠道衬砌防渗、管道输水、喷灌微灌等工程性措施,而生物节水却往往被忽视了。
石元春说,节水是手段,农业产出是目的。而农业产出主要是在生物性耗水过程中形成的。生物性节水,是指利用和开发生物自身的生理和基因潜力,在同等水供应条件下以获得更多的农业产出。
与会专家认为,以减少输水过程中无效损失为目标的工程性节水,其技术性强、研究开发程度高,工作重点在于产业化开发和相关技术研究。而生物性节水面对的是复杂的生物体,其特点是研究难度大、开发程度低,且投入小、效益高、前景广阔。石元春说,分子生物学和生物技术的兴起为生物节水带来了巨大活力,正孕育着新的突破。
一个未知数最多的领域
会议执行主席、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山仑院士对记者说,由于农业用水量约占全国用水总量的70%,因此,发展节水农业是一种必然选择。农业节水是一项集多学科理论和技术于一体的系统工程,要解决的中心问题是提高水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率,从而实现“既节水,又增产”的双重目标。工程节水措施由于技术规范、作用显著,成为不同国家推行节水农业的首选;但当水的蒸发、渗漏等得到有效控制,水的时空调节得到最大限度利用之后,提高植物自身水分利用和抗旱性就显得更为重要,成为进一步节水增产的潜力所在,也是节水农业中未知数最多的一个研究领域。
山仑说,生物节水可通过生理调控、群体适应和遗传改良等多个途径来实现,但其中许多问题有待研究和解决。如在生理调控方面,根据适度水分亏缺下可以产生补偿效应的原理,建立有限灌溉制度,将是节水农业面向未来的一项必然选择。但在大田里推行有限灌溉是有风险的,如果掌握不好,将有可能造成农作物的大面积减产。而水肥关系是节水灌溉和旱作农业一个需要长期研究的主题,需进一步加强对水肥耦合关系及其量化调控的研究。
石元春说,生物节水中的一些重要的理论问题,如电波传递的生理功能及其与化学信号之间的关系、根系对环境信息感知传递和作物响应机理等都有待进一步揭示。
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中国水协)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镇水务发展战略国际研讨会指定网站 国际水协会中国委员会工作网站
全国中长期科技发展十六项专项之一、中国十六大中长期重点专项 - 中国水体污染防治重大专项发布网站
技术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8982号-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号城科会办公楼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权所有: 水世界-中国城镇水网